第(1/3)頁 “快看快看!就那兒!” “哪兒?我怎么沒看到?” “喏,那兒!” 葉長衫順著英平手指的方向望去,寫著‘華麓書院’四個大字的牌匾掛在一幢不起眼的小院門口。 如今二人上下山已不再受限,今日正值陽光明媚,二人尋了個空閑便向文君臣請了個假,進城尋伊依玩兒來了。 葉長衫望著書院陷入了短暫的癡呆,一路走來他既迫切又猶豫,他自然是想快些見到那修長的倩影,可他若是真見面了又不知該如何面對,是以有些扭扭捏捏。 “長衫?發(fā)什么呆呢?” “嗯?哦……走吧。” 葉長衫回過神,他稍微掩飾一下,便邁開步子向著書院走去。 一踏入書院,二人發(fā)現(xiàn)不遠處學(xué)堂里圍了一群人,好像正在圍觀什么。 英平生性是個愛看熱鬧的主兒,遇到這種事哪能放過?將找妹妹的事全然拋到一邊,噔噔噔地走湊了上去。 “誒?這位公子,敢問前面那群人在干啥呢?” 英平拉住一位從里屋走出來書生問到。 那書生見英平一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模樣,眼神中露出鄙夷的神色——哼!這是書院!是研修孔孟之道的清凈之地!你們一個個倒好,不是來這拈花惹草就是來這看熱鬧!啊呸! 見書生面色不善,英平一臉莫名其妙,心道難不成有啥大熱鬧?這么一來英平的興致就更高了,死死抓住書生的衣袖不肯放手。 “公子,我乃前來求學(xué)之人,只是不知這華麓書院學(xué)風(fēng)如何,還望師兄介紹一二。” 見英平如此說道,書生面色略微好看一些,他奮力將衣袖從英平手中掙脫出來,稍加整理后,一臉憤恨地說道:“咱們這華麓書院原本學(xué)風(fēng)尚可,這不,前幾日不知哪兒來了些二世祖,不為求學(xué),竟做些敗壞院風(fēng)之事!” “所為何事?” “何事?無非拈花惹草之事。” “拈花惹草?這書院何來‘花草’?” 見英平一臉不解,書生無奈地解釋道:“咱們這有位姑娘,人長得好、學(xué)問也好,這原本不是什么壞事,可有些好事之人卻喜歡將這些才貌雙全者羅列、比對、宣傳,這一來二去便有些登徒子前來圍觀,這不,有些來了他還不走了……” “不走?光天化日、朗朗晴空之下,他們還能做出啥出格之事不成?” “那自然不能,可一群人圍著人家小姑娘不讓人離開,硬是要求人留下講解什么《禮記》,我看吶,這哪是想學(xué)習(xí),這分明是調(diào)戲嘛!” 英平與葉長衫點了點頭,這才明白為什么前面圍著一群人。 “只是可憐那小姑娘,原本一心求學(xué),卻攤上這么檔子事兒,那為首的好像是御史大夫張守光之子張修節(jié)吧?張守光雖官居從三品,但御史乃言路要職,各路官員倒也不敢過多得罪其父,其子生性猥瑣,小小年紀尋花問柳,唉......不知這伊依姑娘......” “你說誰!?” 兩個難以置信的聲音同時傳來,將書生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除了方才與自己對話的那位少年,尤其是旁邊那位一直不吭聲的少年也忽然叫出聲來,看神態(tài)似乎比另一位還更著急。 “我說那位姑娘名叫伊依…...” “千真萬確!?” “是啊,莫非二位也是為伊依姑娘而......” 不等書生將話說完,二人毫不猶豫地將他丟下,徑直向人群中走去。 望見二人急不可耐的背影,書生無奈地搖搖頭——原本以為此二人是真心求學(xué)之人,原來與那些徒慕美色之人無異,唉...... 圍觀的人群忽然被一股力量硬生生地分扯開來,有些人甚至站立不穩(wěn)叫罵起來。吵鬧聲突然間打斷了眾人看熱鬧的情緒,眾人紛紛向聲音傳來的地方望去。 伊依也被吵鬧聲吸引,循聲望去,只見倆熟悉的身影此刻出現(xiàn)在眼前。眼見此二人突然從人群中,伊依郁悶的心情舒暢不少,看著二人怒不可遏的樣子,沒由來地展顏一笑。 “依依!” 英平走到伊依面前,絲毫不顧身后投來的各種目光,上前抓起伊依的手腕,前前后后打量了一番,確定妹妹沒任何異樣后,這才放下心來。 張修節(jié)原本正陶醉于眼前美人的一聲一動中,竟連英平、葉長衫鬧出的動靜都沒注意,現(xiàn)在忽然看見一少年走到伊依姑娘身邊,還牽著伊依姑娘潔白柔弱無骨的手腕,頓時生出一種被人橫刀奪愛的感覺,像是自己的主權(quán)被他人踐踏,此時的他像是一條看著其他猛獸踏入自己領(lǐng)地的餓狼。 猛然間,張修節(jié)站了起來,而他身邊的那群紈绔也面色不善地挺直了身子。 英平感受到了身后敵視與挑釁的目光,可他仍毫不在乎,只是關(guān)切地看著伊依。 伊依深知自己哥哥的脾氣與性格,眼見氣氛有些緊張,生怕英平鬧出什么事來,連忙說道:“沒事,依依正在溫習(xí)課業(yè),他們不過是有些不懂前來求教......” 傻丫頭,人家都欺負到你頭上了還替他們說好話,聯(lián)想到妹妹純良柔弱的性格,英平又莫名的一陣心疼。 英平從小就護短,而他這幾年這‘護犢子’的功力只增不減,原因很簡單——因為寒門這些師兄師姐都是極其極其護短的。平日里都在山門之中不曾體現(xiàn),或者說是原本就沒什么人敢去欺負寒門中人,可三年前姜培元那事兒便是最好的例子—— “甭管你是誰,膽敢欺負咱的人,那別管三七二十一,先找回場子再理論!” 這倒不是先生教的,而是英平的師父文君臣教的,當(dāng)聽到這句話時英平整個人都驚呆了,原來通情達理的師父竟然也有如此‘不講理’的一面。仔細一問原來是文君臣幼時所生長的村子村風(fēng)如此,并且入門后時常灌輸于諸位師弟師妹,久而久之這便成了遇事的第一準則。 此時,見自己妹妹被人‘欺負’成這樣,按著英平的性子哪里肯放過這幫人?可眼見伊依眉頭微皺,眼神中帶著三分乞求,心中一軟,他嘆了口氣拉著伊依便想向外邊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