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一早。 元博便讓崔三帶著離王的文書前去面見格尼,明確表示大燕愿接受他的投降,并聲稱只要大草原愿意成為大燕的屬地,則格尼仍是這里的可汗。 稍有不同的是,往后的可汗,就要開始向大燕的皇帝進貢稱臣了。 當然,前提是格尼必須先取來阿史那的人頭,并使突厥臣民甘愿臣服。 而元博多帶了一個心眼,蕭天云本是讓他帶回殺死蕭玥兒的兇手,但他此時卻將這個“重任”交給了格尼。 要求格尼務必連同蕭玥兒的尸體一起帶來,否則便是忤逆了離王的意思。 后果便自己承受。 據初見妤所說,蕭玥兒乃是死于她的眼前,且是出自他的授意。 但元博卻并沒有在她指出的地點,成功找到蕭玥兒的尸體。 蕭玥兒如今是生是死,仍是個未知數。 將此事交給格尼,既可暗中探知格尼與初見妤之間,是否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又可借格尼之手,找出蕭玥兒的下落,免去自己的麻煩。 蕭玥兒若死,她的尸體是被何人帶走? 若生,又是被何人暗中救走? 如果排除了初見妤說謊的可能性,那么背后肯定有人暗中插手了這件事。 格尼很快給出了回應,一一答應了大燕提出的所有條件,幾乎沒有任何猶豫。 蕭天云得知后,大為高興,一連向京城發出了八道大捷的加急喜訊,并留下元博收拾殘局,自己則先行一步趕回了京城。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 阿史那部最后的營地中,不出意外地發生了騷亂。 大燕接受了格尼的投降,他為了表赤誠忠心,自然是要踐行自己的諾言,清除阿史那,拿到對方的項上人頭。 于是,突厥人內部的混亂,便不出意外的在大燕天軍的包圍圈中發生,足足持續了七日。 最終塵埃落定之時,兩敗俱傷,勝利者屬于格尼。 當他手提阿史那的腦袋,放在元博面前時,便宣告著他對阿史那的叛亂,變相以另一種方式得以成功。 從此,大草原將以格尼的木爾沁部馬首是瞻。 而格尼則奉大燕為“天朝上邦”,俯首稱臣,成為一方屬地。 不過,格尼此來,卻只是帶了阿史那的人頭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