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皇帝遇刺,主謀是上官瑛,具體實施者便是元博那位天山師尊和七大師姐。 而皇帝留下讓“離王攝政,太子監國”的密旨,只是巧合,并非為了配合自導自演。 如司空小小所說,皇帝已有頑疾,精力肯定大不如前。 他想引入這位離王攝政,讓太子監國,其實只是在逐步放權,慢慢地由太子介入朝廷政事。 元博的推測,居然是全盤錯誤的。 皇帝昏迷的事實,幾乎推倒了他的所有認定。 真正的兇手也不用去查了,就是上官瑛與趙白眉暗中鋪排。 天山師尊竟是個十足的陰謀者,不出意外的話,七大師姐也是奸臣之列,包括元博自己。 只是他莫名換了一個靈魂,對著一切懵懂半知罷了。 自己苦于心思去尋找的“兇手”,原來竟在身邊,而且自己本身就是幫兇? 雖然當中還有諸多疑問,但在此時元博的思緒中,已然大致認定了脈絡。 他愁眉緊鎖,陷入了深思。 若真是趙白眉與上官瑛制造了這一切,他們下一步的動作是什么? 元博又該如何自處? 配合趙白眉奪取大燕蕭氏朝廷,還是秉承內心所想,驅逐罪惡? 他陷入了極深的躊躇中,就連身旁司空小小的叫喚都給忽略了。 “喂,你在想什么?” 司空小小一連喊了幾遍,元博這才艱難地回過神來。 “啊?沒想什么,本官需要靜一靜。今日之事,莫要對人提起。” 說完,便快步離去,甚至連公主也未曾通報一聲。 司空小小望著他的背影,如釋重負的樣子,而后幽幽苦笑。 ... 五日后。 京城東門處,一匹軍中快馬快速奔來,未到城門前已舉著一面旗幟,大喊: “急報!八百里加急,速讓!” 依照朝例,戰時傳令官可策馬直入皇城。 守門官快速讓開了一條通道,免去了查驗的繁瑣。 不久后,當軍報傳到蕭天云手中時,內閣官員也已然就位。 軍機閣中。 蕭天云坐在主位上,將手中的軍報依次傳遞給內閣官員,道:“諸位,前線來報,太子...已戰敗,且受了傷,此時正在萬宗德的護送下趕回京城。而,燕云十三鎮同時淪陷。朝廷必須盡快做出對策,以安社稷。” 如此一言,眾官員先是一陣沉默,而后便開始交頭接耳,私議起來。 但當先擺明自己意見的,卻是那位兵部尚書顏烈。 顏烈道:“本官早就說過,突厥膽敢此時進犯,必是有備而來。當以求和為主,這下好了,太子戰敗,該當如何是好?即便現在再去求和,代價也會高得多。” 此人兩面三刀,當時太子提出“且戰且和”時,他轉頭立馬奉承,高聲附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