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崔三或許會有所了解,便向他看去一眼。 崔三會意,開口道:“虎賁,原屬大燕立國之前,前朝禁衛軍的番號。太祖皇帝建國后,便廢止下放了這個字號,賜予拱衛西域的邊關藩王。西域四鎮,擔負著抵御波斯大軍、西北突厥騎兵的重任,編制三十萬眾,皆兵強馬壯,是我大燕西大門的一支“利劍”。” 許君卿聽后,微微冷笑,看向元博若有所指道:“呵呵!看來,你的手下比你還熟悉大燕朝的軼事。你這個頭兒,并不稱職。” 她略微嘲諷了一下。 元博頓感尷尬,但并未廢話,直言問道:“你提起這個軍團,是想說你們來自虎賁軍?” 許君卿似乎對元博猶有芥蒂,卻是對他的話毫不理會,反而是看向崔三,說道:“你既然知道虎賁軍的來歷,那是否又知道十年前的虎賁軍主將是誰?” 崔三撓了撓頭,“虎賁軍主將掌兵三十萬,雖無藩王之名,但權勢勝似藩王。我只是個小兵,了解甚少。只是偶然在兵部的檔案室中,看過這支軍團的來歷。當今陛下登基后,便撤了西域四鎮的藩王之位,只留虎賁主將。而如今的虎賁主將,是首輔吳道庭的胞弟,吳道同。十年前,倒不知道。” 元博皺了皺眉,忽然接道:“十年前的主將,姓許?是你的族人?” 許君卿瞟了元博一眼,“十年前的虎賁主將叫許驍,便是吾父。” 元博倍感驚訝,連道:“這...你是虎賁主將之女?既是如此,為何淪落到占山為匪?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么?” 許君卿閃爍的神色,面對元博的提問,似乎陷入了某種不愿提及的回憶中。 西域虎賁軍,肩負著拱衛大燕西大門的重任,既要抵御向來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波斯大軍,又要防范時常襲擾西北邊境的突厥游騎兵,地位舉足輕重。 西域一旦起戰事,兵敗城破的話,中原沃土千里,將再難有天險據守。 因此,自太祖建國以后,歷任皇帝都對這支軍團極為重視。以最好的待遇,最精良的裝備供給這支軍團,務求使天朝西面穩固。 十年前,身為虎賁主將的許驍在成功擊退突厥游騎兵的襲擾之后,發現軍器監新送到的一批軍械,質量參差不齊,有偷工減料的嫌疑,導致戰事雖勝,但前線軍卒死傷慘重。 許驍怒不可遏,除了上書朝廷彈劾軍器監官員濫權瀆職、致軍械殘次之外,還派出了一支數百人的部隊前往幽州軍器監問責、督造。 當時的百人隊伍中,年紀尚小的許君卿因素來仰慕中原地區的繁華,便跟隨而來。 而當年領軍幽州的主官,竟就是如今伏龍山西寨的二當家,吳老二。 吳老二領軍來到幽州之后,雖有督造之權,但徹查軍器監舞弊的案件,卻是由當時的大理寺官員負責。 舞弊案遲遲未果,虎賁軍在幽州停留了數月后,便要折返回西域。 臨走之時,順帶親自押送了一批軍械前往。 卻不知,剛出城不久,就遭到了白羽兵的堵截襲殺。 數百人的隊伍,或死或傷,僥幸得以逃脫的百余人被打散,隱入了幽州附近的山中。 后來,大理寺興兵截殺虎賁軍,給出的解釋是:虎賁軍監守自盜,私下調換軍械,中飽私囊不說,還賊喊捉賊,未免事后敗露,便自我捅破這層貓膩,將罪責推給軍器監。 而白羽兵在成功截獲虎賁軍的軍車后,發現原本精良的軍械已被調換,人贓并獲。 大理寺坐實了此案,并上呈皇帝。 許驍身為虎賁軍主將,罪責難逃,被判滿門抄斬,懸尸于午門前示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