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光微亮,晨霜森寒。 咸陽宮外,午門前,群臣匯聚,靜等早朝。 文臣武官涇渭分明地立于左右兩邊。 文官首位,楊丞相、林御史肅然而立,在他兩人身后便是九卿之首的白奉常以及其他文官。 武官首位,三公之一的史太尉負手而立,在他身后譽王、鎏王分立左右以及一排的武官。 咚咚咚! 午門城樓上,鼓聲響起。 文武百官默契地踏入宮門,依次進入。 正殿內。 當百官依次就位后,黃袍加身、氣度威嚴的秦帝緩步而來,端坐于皇位之上。 秦帝年約四十歲左右,雙鬢微白,臉龐棱角分明,容貌英武,特別是一雙銳目散放著湛湛神光,讓人不敢直視。 “拜見陛下!” “拜見陛下!” “……” 眾官恭敬行禮后,秦帝目光掃視百官,淡淡地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此言一出,一名名官員將早已準備好的奏折取出,啟奏述說。 大部分奏折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秦帝聽得漫不經心,雙目微合。 “臣有事啟奏!” 忽地,譽王出列,聲若奔雷,吸引了朝堂大部分官員的注意。 秦帝緩緩睜眼,淡淡道:“譽王,何事啟奏?” “近日,大宛軍隊頻頻騷擾我大秦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屠滅了邊境數個重鎮!”譽王沉聲道。 此言一出,朝堂上嘩然大作,百官驚怒交加,痛罵大宛的侵略行徑。 “譽王,你啟奏此事是為增加邊境兵力嗎?你大可請示史太尉即可。”秦帝平靜地道。 譽王搖頭道:“陛下,增援之事臣已請示太尉大人!臣之所以啟奏此事,是請陛下治一個人的罪!” “誰?”秦帝明知故問地道。 “慕王慕淵!” 譽王擲地有聲,繼續道:“當初若非他一意孤行、剛愎自用,豈會兵敗樓蘭,導致數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因此邊境才會兵力不足,釀成如今的災禍!” 鎏王出列,沉聲道:“譽王所言不錯!如今邊境形勢嚴峻,宛如人間煉獄,皆是拜慕淵所賜!陛下仁德,念慕淵功高,故不曾治罪!” “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造成這等惡劣后果的是慕淵,陛下不可輕饒,否則的話,以后誰還會信服國法,信服陛下啊!”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名名武官皆是出列附和。 反觀文官,無人說話,冷眼旁觀。 “兩位愛卿說的不無道理……史太尉,你乃武官魁首,你覺得該如何處理?”秦帝看向史太尉,把鍋甩了過去。 史太尉淡笑道:“按照律法,慕王府應滿門抄斬,夷三族。” 譽王、鎏王兩人相視一眼,皆是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段時間,他們全力搜查皇城,卻絲毫沒有慕楓等一行人的蹤跡,他們就明白慕楓他們藏得很深。 于是,兩人便想出這個辦法,彈劾慕淵,讓秦帝親自降罪,這件事就徹底蓋棺定論,再無翻案可能。 因為這是秦帝降得罪,豈會錯呢? 誰敢告御狀,那便是打秦帝的臉,不是找死嗎? “諸位愛卿可有異議?若無異議,便按史太尉所言處理慕王府。” 秦帝語氣平淡,仿佛抄了慕王府不過是踩死螞蟻般漫不經心。 “臣有異議!”楊丞相出列,聲音清朗。 “臣等亦有異議!” 林御史、白奉常相繼走出。 譽王、鎏王兩人臉色微變,不理解地看向楊丞相三人。 他們武官的事情,你們文官插什么手? 史太尉眉頭蹙起,冷冷地看了眼楊丞相三人。 “哦?三位愛卿,你們有何異議呢?”秦帝饒有興趣地問道。 “回稟陛下!慕淵兵敗樓蘭,實則另有隱情,并非如譽王、鎏王所說的那般!且臣還尋到了人證!” 楊丞相說著,拍了拍手,隨后朝堂外,一道身影走了進來,然后跪在了大殿中。 眾官目光盡皆匯聚在這道身影身上,發現此人是名中年男子,身上還穿著染血的甲胄。 譽王、鎏王在看見這名中年男子瞬間,臉色徹底變了。 因為他們認出此人就是他們一直通緝想殺死的陳平。 “你是何人?”秦帝俯視著陳平。 “臣名叫陳平,乃慕王慕淵副將!出征大宛,臣隨軍同行,親身經歷了此戰!還請陛下為老慕王昭雪。”陳平額頭抵在地面,聲音擲地有聲。 “陛下!這陳平是慕家軍的逃兵,我與鎏王一直在通緝他,卻沒想到他居然攀上文官的高枝,反倒來此血口噴人。”譽王連忙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