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錦看著神仙們侃侃而談的樣子,不由也覺得意猶未盡。 真是沒白來! 就在她以為講會要結束的時候。 魏有耀又阻止大家安靜了下來。 他從袖中拿出了一篇文章,傳遞給大家品鑒。 書院內有講社,自然也會有文社。 這其中有稍微不同的是文社的成員不止于書院。 科舉當道,文教盛行。 集天下有才之人的真知灼見,是文社創辦的目的。 魏有黎是吉安文社的成員。 文社每月都會將好文章整編,后排版成冊分發給各個學府,書院,目的是相互借鑒。 其中不乏有好文章是來自于北方。 而讓魏有耀拿出來供給大家鑒賞的,自然是頂頂好的。 因有拓印過,江錦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篇要欣賞的文章。 她還未看完,就聽見祝師兄率先感嘆出聲,“清一的筆力依舊穩健,言辭切切,清新雅意,又不乏犀利。” 若說眾人所追求的文風是一把犀利的刀子,那么清一的文風便是一把裹了蜜的溫柔刀。 江錦耳中聽著眾人的贊美,也細細的看去。 這位清一所談論的是關于糧倉無糧的事,直接將佃農的事提了出來,細細剖析著軍戶,勛貴,富商侵占百姓農田的利害,進而影響稅收導致糧倉無糧。 江錦雖說這么些年一直過得不甚如意,但幾乎沒有為稅收發過太多愁。 一是,她是落魄勛貴,父親曾任閣老,伯父有爵位。 二是,她們孤兒寡母,沒地沒錢也沒人。 但這篇文章卻讓白朝意感觸頗深。 他和師兄們探討的最為熱鬧,所言連不少師兄都覺得驚艷,最后更是獲得了會長的肯定。 江錦也十分認同白朝意的思想。 總歸是農家子,這其中的艱辛他再明白不過。 眾人將這篇文章鑒賞完后,又不由地猜想起清一會是何樣的人。 魏師兄也是個記仇的,還記得祝師兄毫無差別的攻擊,嘴里也是不留情面,“總歸不會像你這般狂野。” 祝師兄也點頭,“清一清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定是個心無旁騖,善始善終的翩翩君子。” 眾人都都在探討,將此文會推上了一個高潮。 但江錦想的卻不止于此。 她遲早有一天要回京城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