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陸浩帶著張永強和蘇玉梅兩個人,到了要出租的店鋪前,老板在。 這地方原先是個小餐館,而且旁邊還有其他的小餐館,做的是學生和家長的生意,連著十幾間店鋪,有五六家都是做餐館,競爭大,老板做不下去了,打算轉租,減少損失。 “個板馬日的,看到我做餐館生意,賺了錢,這幫鬼裸撮的就跟著做,開一家還不算,連著開五六家,把我搞的冇得生意做了,要我看,他們也做不了多久,肯定都得垮。”老板談到轉租的原因,破口大罵。 臉紅脖子粗,而且還是對著幾家餐館的方向,也不怕被聽見。 真氣著了。 陸浩抽著煙,沒說話。 這種事太常見了。 個體經濟放開,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部分人注定做不了什么高尖端,有創意的生意,多是只能賣賣衣服,開開飯館。 而且為了保險起見,多是看到其他人做什么生意賺錢,自己也跟著做,而且就要在別人做生意的地方旁邊跟著做同樣的生意。 哪怕明知道幾家相同的店開在一起,會彼此影響,賺的錢會減少,但他們也愿意這么做,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其他的地點同樣也沒有信心,看到這個地方賺錢,就想要在這個地方做生意。 最后弄的都沒有生意做。 做同一種生意,有時是正面的,不少村子,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經營著同一種生意,裝修,餐館,服裝,養殖,等等,不過這種生意面對的顧客群體比較廣,而這處即將要轉租的店鋪,面對的情況不一樣,顧客群體有限。 有陸浩在旁邊撐場,時不時的幫著說一兩句話,合同很快就簽訂了下來,而且比原先的價錢還要便宜一些。 餐館的老板很高興,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跟陸浩幾人道,“旁邊就是學校,師生加一起有近三千人,很多家長早上都會在這里過早,包括不少老師也到這地方來過早,旁邊也有住戶,吃飯的人挺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