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們雖然沒有上過大學,可是咱們有實際的經驗,將學歷和知識補上就行了,到時候也招些大學生進來,管著他們,讓他們替咱們做事,賺錢。” 八九十年代,大學生還在學校里上課,被生活逼著沒法的低學歷者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打滾,開始積累第一桶金。 “浩哥,你說笑了吧,大學生多金貴啊,他們哪會過來咱們這工作?就是多給些錢,怕是也難說動他們。”張志剛笑道。 他不敢有這個奢望。 大學生的數量相對人口數量并不多,而且大學很難考進去,上了大學的,更是可以說是鯉魚躍龍門,好的大學,再稍微有點關系的,直接進省部級單位,差一點的,進各市區機關部門單位,再差一點的,進事業單位,沒什么門路,大學又一般的,也能進企業單位,而且進了企業單位的,往往都是作為儲備干部,任職的崗位比普通工人要好多了,往后的發展也更加的大,提升為領導的概率要比普通的工人高不少。 有非常廣闊的前程,而私人單位,大學生恐怕理都不會理。 “什么東西一旦多了,就不會那么金貴了。”陸浩說道,“而且大學生也要吃,也要喝,也要住,也要買衣服,買包包,也要用到錢,100塊錢招不來他們,那就200塊錢,200塊錢招不來,那就300塊錢,300塊錢招不來,那就再加價,加到500塊錢。” “只要能夠給咱們創造效益,那就招進來。” 大學會擴招,到時候大學生就沒有那么的值錢了,而且現在大學生值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學生的學歷相較于其他人而言,是比較高的,而需要知識的崗位也是比較多的。 這會兒的大學生金貴,不是這會兒的大學生比往后的大學生能耐強,實際上知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的積累越豐富,而個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也越多。 往后大學生平均學習的知識量肯定比這會兒大學生平均學習的知識量要大,要多。 這會兒的人大部分都是文盲,但是平均的知識量,還有掌握的東西肯定要比以前朝代的人要多,過些年,因為掃盲工作的進行,因為大學擴招,平均學歷又會上漲。 一直在積累。 大學擴招后,好多大學生可能出來后就直接進廠里打螺絲,成為流水線上面的工人,但是并不代表著流水線上面的大學生就一定比這會兒的大學生差。 早些年,不少的大學生是通過推薦進的大學,不是比學歷,不是比知識,而是憑借的出身,如今在各個崗位上,他們就一定比往后進廠打螺絲的大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