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個體工商戶的方式經營生意,的確比注冊公司繳納的稅要少,但這么做畢竟不合規,你手上有這么多家生意,雇工這么多,還要以個體工商戶的方式經營,萬一遇到較真的領導,查起來,對名下的各個生意都不是好事兒。”李秀娟說道。 她直接忽略了陸浩的狡辯,直指問題的核心。 這話也帶了勸誡的意思。 怕陸浩鉆空子,鉆出問題,鉆出大事。 越了解越敬畏,越是干某個行業的人,越是清楚其中的風險,她是大學教授,對風險的重視程度較一般人要高出許多。 “李教授,你好歹也是一名知識分子,平日里又跟我相處這么久,難道還不清楚我的為人?我哪是貪圖節省這么一點稅收的人?”陸浩嘴硬,就是不承認。 這事在明面上,他肯定不會承認,即便雙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嘴上也不會說出來。 “注冊公司后,繳納的稅收要重些,個體工商戶,繳納的稅收大頭是增值稅和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注冊公司,除了增值稅,營業稅外,還要繳納工商所得稅。”李秀娟無視了他的辯駁。 “這是缺點,不過也有好處,成立了公司后,形象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能增加合作對象的信任感,也能讓員工有榮譽感,這些隱性的提升,表面上看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實際上卻對生意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利益。” 稅收并非只有這幾種,只是這些稅收占比大,工商所得稅其實就是企業所得稅,但這會兒因為各種經濟所有制并行,稅收也還不健全,只有國營單位和集體單位的所得稅被稱呼為企業所得稅,而個體經濟則是按照工商所得稅繳納所得稅。 她沒深究陸浩先前不注冊公司的原因,而是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是的,這些都是成立公司的好處。”陸浩點點頭,“既然工商局那邊都有人過來,讓咱們注冊公司,那就注冊公司好了,反正這件事情遲早也要做,原本是想緩緩,目前少給他們添麻煩,等到后面再注冊,不過他們都不嫌麻煩,讓我注冊公司,那就注冊,也沒有多大的關系。” “抽個時間,去工商局將這件事情給辦了,除了百貨店,包括飲料廠,還有生鮮超市,都注冊公司。” 兩個行業。 百貨店和生鮮超市都屬于零售行業,不過百貨店以生活品為主,多是用的,穿的,而生鮮超市則是售賣瓜果蔬菜為主,分開注冊公司,往后經營上會更加方便。 飲料廠則是食品行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