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主要搞批發。 但經營情況不怎么好,不少門面店就閑置了下來。 這個地方有將近30家國營單位企業,經營著陶瓷石材、副食品批發、家電燈飾、裝潢材料,等等生意,不過生意不怎么景氣,不少庫房都空著。 有些庫房早就租賃了出去,給私人經營。 市供銷社這種原本就為了保障民生存在的單位,門面數量相當可觀,而且范圍分布非常廣泛,不只在城里有許多門面,倉庫,在鄉鎮同樣也是如此。 “對了,老林,還有個事得要向你打聽打聽,市供銷社有沒有打算長期出租的倉庫,面積大,位置交通方便,最好在主干道附近。”陸浩打聽道。 他想要租面積比較大的地作為倉庫,用來存放商品,從各地批發的商品可以放到倉庫囤著,百貨店這邊需要貨了,再送過來。 將來百貨店在別的區開了分店,倉庫還能作為集散中心,同時供應幾家百貨店的商品。 至于為什么不是買,而是租,是因為如果買,程序會非常復雜,而且價格也會非常貴。 程序復雜,意味著需要打通層層關卡,特別是這會兒對私營經濟,個體老板都還比較戒備的情況下,這一點就更加難辦。 像是市供銷社,市商委,包括糧食局,還有其他的一些單位,他們之間要將土地和門面,甚至生意,轉變經營主體非常容易,直接劃撥就行了。 如原本屬于市供銷社的藥材公司,不久后就會成建制的劃給市醫藥管理局管理。 體制內單位門面,土地的交換,非常容易,上面領導一句話的事,反正都屬于全民資產,換了經營主體,也是全民資產。 相關系統的領導坐下來,談妥了就沒問題。 但是陸浩沒這個優勢,他如果要買土地自己建倉庫,單土地的審批手續就得要好些年,甚至一直拖著。 按照規定,用地單位提出申請報告時應附有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其他批準文件及有關圖紙資料,凡基本建設新建項目,上報項目建設書前,須報市規劃局選址,提出定點意見。 后續還要牽扯到建設單位,設計部門,規劃局,土地局等等單位和部門。 太復雜,等倉庫建成,二胎可能都會跑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