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崇禎十七年夏-《護國公》
第(1/3)頁
把地瓜的金手指給李自成開上也就算楊慶對他很負責了。
事實上也沒別的辦法。
明末這個小冰河期剩下的招除了學咱大清減一多半人口,讓原本的不足的變足了之外,也就只能是讓老百姓啃地瓜了,李自成這邊尤其如此,什么漁獵之類都連想都不用想,就像老李說的,陜西的饑民連蒼蠅都吃光了,河里的魚山里的野獸還能剩下那未免也太夸張了。
海里倒是有的是魚。
但楊慶可沒有大馬力拖網漁船。
這是個農業國度,那么也只能向土地要食物。
而要想讓土地在這個悲劇的時代提供更多食物,那么也就只有推廣地瓜這一個選擇,至于什么玉米土豆都省省吧。
玉米是必須得育種的,中國的玉米直到光頭佬的時代依然只是一種很雞肋的作物,除了東三省這種荒地多的地方,其他各省的玉米都只是種在那些山嶺薄地補充主要作物,沒有人把它真當主糧種植,很大程度上就是育種技術太差,真正解決玉米推廣問題是建國后那些鄉村里的農業技術員們,直到九十年代初農村種玉米還得先找治種的買種子。
后來就換成種子巨頭們了。
所以不先教出育種的這東西根本沒法推廣,而教育種的那就得需要時間。
北方至今還到處餓死人呢!
那些饑荒中的老百姓等不了那么久的。
至于土豆就更別扯了。
現代真正推廣開的土豆,根本就不是這個時代流傳過來的,真以為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土豆這東西能吃??!只是這個時代流入中國的土豆根本就沒什么卵用,也就是當個新鮮物,指望它拯救饑荒那么結果就是更大的饑荒,愛爾蘭人用三分之一的人口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土豆的真正推廣,得到清末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土豆傳入。
那是愛爾蘭大饑荒之后歐洲人從南美重新引入培育的新一個種系。
這個時代只有地瓜。
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麻哥的地瓜盛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必然選擇。
實際上就算地瓜的推廣也沒那么容易,從福建廣東這些亞熱帶地區一下子引到寒冷的北方,絕對不是拿幾個地瓜來就能解決,育秧,插秧,冬儲這些統統需要技術,它的確是扯根秧子就能活,但產量不一樣啊!哪怕育秧不夠好都會影響產量的。雖然這些技術都簡單到現代人看來根本與技術二字不沾邊,但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它們的北方百姓來說,每一個環節都神秘的像男學生眼中的女廁所一樣,真以為地瓜就那么容易推廣嗎?咱大清一直到十全老狗時代,才把這種東西推廣到南陽一帶。
好在楊慶好歹還能從自己的記憶深處挖出點東西來,說到底也是吃過幾年地瓜干面餅子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闵行区|
永安市|
沁阳市|
闽侯县|
中卫市|
铁力市|
永泰县|
双流县|
讷河市|
禹州市|
平罗县|
丽水市|
凤山县|
石阡县|
贵德县|
鄂尔多斯市|
兴安县|
格尔木市|
玛纳斯县|
巫山县|
卫辉市|
东丰县|
吴江市|
岳西县|
乾安县|
贵德县|
汝南县|
肇东市|
阳原县|
库尔勒市|
米林县|
崇阳县|
临武县|
交口县|
澄城县|
临朐县|
十堰市|
澄城县|
友谊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