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殿內的人越來越多,但里頭并不見喧鬧,只有細小的私語聲。 相較大乾官員,楚國官員要拘謹不少。 聽到抽鞭聲,眾人都站直了。 李易牽著陸璃的手,兩人自殿外進來,李朝跟在他們身后,隔著約一米的距離。 上方是兩張寶座,一大一小。 “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后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易和陸璃一坐下,底下就響起整齊的高喊聲。 “眾卿免禮。” 這種場合,陸璃和李朝已經習以為常。 李易瞧著李朝收放自如的姿態,滿眼欣慰,吾家有兒初長成,離退休不遠了啊。 陸璃捏了下李易的手,示意他收斂點,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早上還說害怕呢。 李易輕咳一聲,竭力裝的正經。 盛父移開眼,就知道這玩意沒法瞧。 “大齊初立,為使兩國融為一體,朕與父皇、母后徹夜商討。”李朝說著看向全德,示意他念。 全德打開冊子,朗聲念了起來。 近百位官員的調動,足足念了一刻鐘。 “眾卿可有異議?”李朝板著小臉,展示自己的威嚴。 “皇上。”兵部侍郎出列,“盛尚書對大乾內政了解不多,短時間恐難接手,各地遞上來的稅務,耽誤不得。” 對于大乾官員來說,自然希望戶部握在唐家手里。 李朝沒說話,他只走形式。 陸璃輕抬眸,“吳侍郎,大乾已經過去了,如今只有大齊,唐尚書勞苦多年,他數次乞骸骨,本宮和皇上都不忍再累他。” “盛尚書的能力,有目共睹,戶部交給他,本宮很放心。” 陸璃話都說到這地步了,兵部侍郎還敢有什么意見,咋的,陸璃都放心了,你不依不饒,是覺得比她更會看人? “皇上。”工部郎中出列,“臣自請去建安,望皇上成全。” 李朝看向陸璃,見陸璃點頭,李朝揚起奶音:“準。” “皇上,漢谷關受損嚴重,多是老弱婦孺,路途遙遠,轉移不易,臣斗膽從太醫院要位太醫。”飛騎將開口道。 “準。” “皇上……” “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