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下七國。 按照軍隊實力排名的話。 秦國無疑最強。 韓國最弱。 可按照經濟實力來排名的話。 秦國和齊國相當。 正常年份,一年的稅收在五百萬金左右。 其他各國經濟較弱。 經濟最差的燕國,一年的稅收也勉強只過了百萬。 所以整個華夏大地。 一年的總稅收也不過是一千萬金出頭的樣子。 然而。 趙凱一個縣。 一年的收入就比一個燕國都要多。 這積蓄下來幾年的財產。 比秦國一年的稅收比較多。 一時間。 所有人都是愣住的。 且一臉不可置信。 而這邊。 王綰一臉不可置信道,“你確定你這個數字沒有說錯?” “還有,什么是狹義上的總收?什么是廣義上的總收?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嗎?” 什么俠義呀,廣義呀。 王綰聽不懂。 但跟在嬴政身旁的扶蘇。 此刻則若有所失。 這讓嬴政偶爾轉頭見到。 也是發問道,“什么意思?” “你難道知道趙凱所說的這是什么?” 扶蘇跟著趙凱學習了有一個多月了。 并且還是鵝城的高考狀元。 對于趙凱政治經濟學中的狹義和廣義總收。 扶蘇開口解釋道:“或許老師的說法是講,狹義上的總收,包括我大秦目前的幾種稅種,即,是種地的糧食稅、地稅等,而廣義上的總收,則還包括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印花稅等等?!? “在老師之前所講述的一些概念中,社會分為三種產業形式,大秦目前是在第一產業階段,而鵝城已經到了第三產業階段?!? “在第一產業的地方,稅收就只有土地稅,糧食稅等等,這樣的稅收是非常少的,第二產業社會和第三產業社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第二產業社會和第三產業社會,最重要的經濟收入并不在于種地和養殖。“ 扶蘇這些話。 把嬴政等人給搞懵了。 好久之后。 嬴政才慢慢理解扶蘇所說的一些話。 大概意思就是在說,目前大秦帝國的經濟是以種地和養殖為主。 即,種植業和游牧業。 而以種植業和游牧業為主的產業形式就是第一產業社會。 ”那什么是第二產業呢?什么是第三產業呢?“嬴政問道。 扶蘇則是緩緩道,”根據老師講述的說法,第二產業可以理解為大規模的工業,比如說,可以連成片的紡織業,還有像鵝城里面的水泥工廠、造紙工廠、火鍋調料工廠等等,這樣可以連成片地招收工人的企業,又是第二產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