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取伊吾-《天下梟雄》
第(1/3)頁
烏孫人是一個極為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天山南北,北魏時曾和鮮卑人關系密切,但它屢受柔然人壓迫,最終被迫退到蔥嶺以西,繼而依然有一小部分烏孫人留下,伊吾國便是由一部分烏孫人所建的國度。
和其他西域各國一樣,伊吾國內也同樣是民族復雜,除了烏孫人外,還有鐵勒處月部人,也就是后來的沙陀人,另外還有少部分契苾人和一些西突厥人,甚至還有幾百戶胡化的漢人,他們是原來伊吾縣漢人的后代,住在伊吾城內,百年來和胡人通婚,語言和習俗已經胡化,除了相貌還稍稍有點漢人的特點,其余都完全不同了,在他們身上已經看不到一點漢人的影子。
在這些錯綜復雜的民族中,以鐵勒處月部的勢力最大,他們占據了這一帶最豐美的草場,蒲類海四周的草場都是被他們所占,而烏孫人則主要集中在伊吾城及其周圍地區(qū),他們建立了一支近六千人的軍隊。
伊吾國國王叫做默啜,今年約四十歲,身體長得頗為肥胖,有十幾個妻妾,給他生了幾十個兒女,尤其年長的三個兒子這幾年爭權奪利,各自搶奪地盤,將伊吾國上下弄得人心惶惶。
但國王默啜真正的煩惱卻不是幾個兒子的爭權,而是外患,是西突厥對伊吾國的威脅和控制,在達頭可汗死之前,整個西域都是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在達頭死后,西突厥內部開始出現爭權奪利,西域各國以及鐵勒各部趁機脫離了西突厥的控制,惟獨伊吾國卻始終擺脫不了西突厥的掌控,這并不是烏孫人愿意做西突厥的奴才,而是因為強大的處月部人始終威脅著伊吾國的生存。
正是因為有西突厥的中間調停才使得處月部人不敢進攻伊吾國,而西突厥又利用處月部的強大壓力使伊吾國不敢背叛。
這是一種令人痛苦的平衡,代價就是每年沉重的賦稅,伊吾國每年國庫收入的一半都要上繳給西突厥,為此,西突厥還特地設立了叫做吐屯的財政監(jiān)督官長駐伊吾國,監(jiān)督伊吾國的稅賦上繳。
這種局面已經延續(xù)多年,從最初的反感到逐漸順從,一直到現在的習以為常。
西突厥的殘酷盤剝使伊吾國人普遍貧窮,城墻依舊是幾百年前漢朝所筑,幾百年歲月的侵蝕,使城墻變得低矮,塌方了幾處也無力修繕。
城內一分為二,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西面是平民區(qū),屋舍矮小破爛,房舍擁擠,污水遍地,滿街的孩子們都是赤身奔跑,無衣可穿,伊吾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而東面則是少數貴族和商人們聚居之處,屋舍整齊,商鋪密集,販賣著來自敦煌的絲綢、瓷器、陶器以及各種曰用品,街上貴族們衣著考究,紅光滿臉,他們大多妻妾成群,生活奢侈,他們享有免稅特權,西突厥盤剝不到他們頭上。
在中間大街的盡頭是伊吾國王宮,也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國王默啜和他的幾十個妻妾兒女便住在這里面。
這天下午,伊吾城內依然和平常一般熱鬧,隋軍襲破柔遠鎮(zhèn)的消息沒有傳到這里,盡管天氣異常炎熱,但伊吾平民必須要為生存而忙碌,大街上熙熙攘攘,熱鬧喧天。
“商隊進城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向城門,只見從城門處進來了一支龐大的商隊,由二百余匹駱駝和上千馬匹組成,滿載著陶器、布匹等各種貨物,為首的一匹馬上,一名年輕的旗手將一面大旗高高舉起,大旗上寫著‘蕭’字,這是來自敦煌的蕭氏商隊。
而后面幾匹馬上也有旗手舉旗進城,大旗上分別寫著‘謝’字和‘沈’字,這也是兩家敦煌的大族,三大家族的商隊聯袂來到伊吾國,使伊吾城內沸騰了,商隊兩邊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每個人的眼中的充滿了熱烈,那是對財富的渴望,孩子們赤腳跟著商隊奔跑,快樂地叫喊著。
無數的商人聞訊趕來,準備搶奪貨物,這時,大王子阿漫帶領一隊騎兵奔來,阿漫是主管伊吾國的貿易,敦煌的商隊到來,也使他喜笑顏開,商隊可以使國庫多一筆收入,也可以使他在父親面前宣揚政績。
“大王子,來的是三支商隊啊!”一名官員驚喜地叫了起來。
在大王子阿漫旁邊是一名禿頭老者,年約五十歲,他是西突厥派駐伊吾國的吐屯,也是稅賦監(jiān)督官,名叫‘順’,大家都稱他為禿順,禿順的眉頭的卻皺了起來,自言自語道:“奇怪了,往年都要秋天才過來,現在怎么盛夏季節(jié)就來了,他們怎么過的戈壁沙漠?”
“吐屯閣下,什么時候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財富,這樣,我們可以在秋天就交完稅賦,就能舒服地過一個冬天了,不是好事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青河县|
刚察县|
肃北|
江安县|
牙克石市|
曲松县|
黑龙江省|
秦皇岛市|
凤冈县|
利川市|
合阳县|
鹤岗市|
仁寿县|
呼和浩特市|
鄂温|
棋牌|
郎溪县|
资中县|
财经|
神木县|
宣化县|
广宗县|
泽普县|
平顺县|
广灵县|
务川|
新昌县|
大连市|
怀来县|
开阳县|
洞口县|
南京市|
扎兰屯市|
阿图什市|
灌云县|
华阴市|
东山县|
扎鲁特旗|
阿合奇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