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夜襲柔遠-《天下梟雄》
第(2/3)頁
“好了!”
楊元慶回頭令道:“大軍收拾完畢,即刻出發!”
一刻鐘后,三千敦煌軍和兩千張掖軍,共計五千隋軍整裝完畢,浩浩蕩蕩向北而去。
.........伊吾國也就是今天的哈密地區,自古便是中原進入西域的橋頭堡,早在漢朝時便在這里筑伊吾城,派兵駐守,西晉時,朝廷在這里設伊吾縣,使伊吾地區正式納入了中原朝廷的郡縣編制,北朝中原大亂,伊吾縣又漸漸失去了和朝廷的聯系,被鐵勒人所占,建立伊吾國。
北魏時期,中原朝廷開始逐漸恢復對西域控制,但由于柔然的壓力,勢力最終只到玉門關,無力再向西擴展。
這次隋朝出兵伊吾,不僅僅是要切斷西突厥和吐谷渾的聯系,同時也要重新恢復自漢朝以來,中央朝廷對西域的控制,這在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正是隋朝打下的基礎,唐朝才能繼續拓展西域,使西域法理上屬于中原,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版圖。
大業四年六月初,正是大暑時節,一支五千人的隋軍駐營在一片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上,戈壁灘上儼如烈火焚燒,一只雞蛋放在地上,片刻便可烤熟,不斷有士兵中暑倒下,短短三天,便已有兩百余人被極度炎熱奪取了生命。
盡管隋軍晝伏夜行,但駐營也難當酷暑炎熱,水在這時候已成為生命之源,在駐扎的營地旁便有一條小河,盛夏時節,河水沒有干涸,依然有涓涓細流。
隋軍在這里挖了一條溝渠,將河水引起大營內,冰涼的雪山融水成為隋軍降暑至寶。
楊元慶秉承了祖父楊素的帶軍風格,在扎營行軍上一絲不茍,盡管四周是數百里的戈壁灘,但長矛倒刺,蒺藜遍布,豎起了眺望塔,派出了巡哨兵,大營內旗號鮮明,五支軍隊整齊有序,馬道人道分明,一切都布置得井井有條,就算只過一夜,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做到。
中軍大帳內,楊元慶正和軍官們開會,一共是五名偏將團主,裨將王威,長史李延年,李延年出身河西李氏大族,和李淵之祖冒認河西李氏不同,他是真正的李氏子弟,三十歲不到,原是敦煌郡都尉,還有行軍司馬薛萬述,薛萬述是薛世雄長子,也是一名武藝高強的驍將。
另外,斥候校尉蘇烈作為讀力營主官,也參加了會議。
在大帳正中,掛著一幅伊吾國地圖,旁邊站著一名中年男子,名叫蕭遠頌,是蕭家商隊頭領,這次他率蕭家商隊與隋軍通行,蕭遠頌同時也是隋軍向導,他從二十歲起便往來于敦煌和伊吾,至今已經十五年,對伊吾地形了如指掌。
他用木桿指著地圖對眾人道:“我們旁邊這條河叫羅漫河,發源于北方的折羅漫山,在春天時是一條大河,因夏季而干涸,再向前百余里便是柳谷水,也是發源于折羅漫山,但水量比我們這條河大,所以在柳谷水下游就有一座市鎮,叫做柔遠鎮,有三百余戶人家,是商旅往來的重要歇腳之地,鎮上還有五百伊吾國駐軍,有漢朝留下的烽火臺,現在仍然被伊吾[***]隊利用,從柔遠鎮到伊吾城相距兩百里,都是戈壁沙漠,中間筑有十座烽火臺,每座烽火臺有五名士兵,烽火臺里有蓄水井......”
蕭遠頌用一種緩慢的語氣介紹伊吾國的情況,大營內的軍官們都聽得專心致志,楊元慶卻有點心事重重,他在想著啟民的可汗的情況,當初雙方約好六月初兩軍在貪漫河匯合,但到現在突厥人一點動靜都沒有,看樣子他們是失約了。
等蕭遠頌介紹完,楊元慶便站起身對眾人道:“或許突厥人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可能耽誤了,但是我們已沒有時間,圣上要求在中元節前聽到捷報,這是他定下的期限,但從這里去京城報信最快也要一個月,而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五,事實上我們只剩下十天的時間,十天內我們必須要拿下伊吾國,等不了突厥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南宁市|
舒城县|
茌平县|
朝阳区|
都江堰市|
东宁县|
汾阳市|
崇州市|
台前县|
舒兰市|
抚顺市|
丰城市|
巴彦淖尔市|
大同县|
芜湖县|
新宁县|
金昌市|
海原县|
建阳市|
兴文县|
开化县|
湘潭县|
寻乌县|
黄山市|
龙口市|
平顶山市|
林州市|
虎林市|
锡林郭勒盟|
鲜城|
阿合奇县|
黑水县|
普宁市|
诸暨市|
馆陶县|
绥棱县|
荥经县|
册亨县|
潜山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