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喬鐘葵原是嵐州刺史,文武雙全,才華出眾,不僅能治理地方,也善帶兵打仗,他是楊諒的堅定支持者,也深得楊諒器重,被楊諒封為上柱國,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之一。 這次楊諒特地將攻打代州,穩定太原北部局勢的重任交給了喬鐘葵,同時先后撥出五萬精兵,交給喬鐘葵指揮,使得代州戰場成為楊諒奪取并州北部的關鍵。 喬鐘葵今天約四十歲出頭,身材中等,長相很平庸,外表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他學問卻很好,兵書謀略也很精通,他練過武,弓馬嫻熟,使一支亮銀槍,上陣也能沖殺,當然,他不屬于猛將類型。 喬鐘葵已經得到情報,五千騎兵從飛狐陘殺出,正向雁門縣而來,同時他又得到另一個情報,朔州總管楊義臣也率二萬騎步兵正向代州趕來,最多兩天后,楊義臣軍也將進入代州。 這兩個消息讓喬鐘葵十分緊張,他背著手在房間里來回踱步,苦思應對之法,他在思考先撤回太原府,還是集中兵力將兩支援軍逐個攻破。 撤回太原府幾乎不可能,一仗不打就撤回,楊諒也不會饒他,他只能選擇后策,集中兵力將兩支援軍逐個攻破。 如果是選擇后策,那肯定是在楊義臣軍未到代州前,先擊敗楊元慶部,然后再調頭西陘關,以逸待勞,擊敗楊義臣軍,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可問題是,楊元慶肯乖乖和他交戰嗎?他們是騎兵,來往簧口風,如果楊元慶知道楊義臣軍到來,那他肯定會讓自己先和楊義臣作戰,然后他會在關鍵時從背后殺出,使自己腹背受敵,如果他是楊元慶,他也會選擇這個策略。 喬鐘葵背著手在房間內來回踱步,他在想,用一個什么辦法把楊元慶引來和他決戰,他坐下閉上了眼睛,楊元慶的弱點在哪里?年輕,這應該是他最大的弱點,年輕將領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貪功求戰。 喬鐘葵腦海里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若不下點血本,楊元慶是不會上當。 楊元慶的五千騎兵駐扎在距離雁門縣約四十里外的棗林鎮,棗林鎮顧名思義就是多棗林而得名,在小鎮東頭,確實有一片一望無際的野棗林,占地近千畝,包括了幾個山丘,漫山遍野,大樹成群,最高大樹達五丈以上。 滹沱河緊靠棗林鎮流過,給棗林鎮不多的二十幾頃良田帶來了豐沛的灌溉用水,整個棗林鎮并不大,只有不到兩百戶人家,這里最出名的有兩樣東西,一個是雁門小棗,皮薄肉厚,甘甜悠長,曾作為貢品送進京城,每天紅棗豐收,都能賣個好價錢。 第三個出名的東西是木杖,棗木堅硬細致,不易變形,是制作各種杖器的上乘材料,尤其適合軍中所用的白蠟桿和旗桿。 所以棗林鎮雖小,但家家戶戶有糧食、有副業,倒也普遍富裕,但戰爭爆發,卻給棗林鎮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是滅頂之災,軍隊到來首先就是收掠糧食,如果軍紀好一點,或許只是破財,如果軍紀惡劣,那便是家破人亡。 此時,棗林鎮的二百余戶人家大半都已逃進縣城,小鎮上冷冷清清,家家關門閉戶,五千騎兵一到,小鎮頓時又熱鬧起來,每家每戶都住滿了軍隊,他們晝夜援馳,都已經疲憊不堪,倒頭便睡,戰馬也在休整之中。 在短暫的熱鬧后,小鎮又安靜下來,絕大部分士兵都進入睡熟狀態,只有數百名斥候分布在小鎮四周二十里內,一支五十人的哨兵也在小鎮上來回巡邏。 這時,一隊五百人的騎兵從西南方向疾奔而來,為首之人正在去縣城送信的蘇烈和代州將領侯莫陳義,他們剛到鎮口便被巡邏兵攔住了。 “請下馬說話!”一名百夫長厲聲喝道。 眾人紛紛下馬,蘇烈上前拱手道:“這是雁門軍統領侯莫陳將軍,特來見楊將軍。” “軍隊不能入鎮,入鎮者不能超過五人。”百夫長毫不客氣道。 蘇烈立刻對侯莫陳義道:“將軍先安置一下軍隊吧!再隨我進鎮。” 侯莫陳義無奈,只得吩咐手下在鎮外休息等候,他跟著蘇烈進了鎮子,離巡邏兵稍遠,侯莫陳義回頭看了一眼剛才的巡邏軍官,終于忍不住道:“一個小小的百夫長,就這么威風么?” 蘇烈冷冷瞥了他一眼,“職權范圍內,他一個百夫長可以殺你無罪。” 【老高個人感覺,李景應該就是隋唐演義中花刀將魏文通的原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