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雙瞳之將-《天下梟雄》
第(1/3)頁
十萬大軍在一片平坦的開闊地扎下了大營,大軍扎營一絲不茍,因為是行軍扎營,沒有立營柵,而是以車布在外圍,車前挖淺溝、埋鹿角,并每隔五十步豎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車圍后插上密集的馬矛,防止敵軍騎兵突營,中間才是兵帳,另有營帳放置雜畜等物。
數千頂大帳按照六軍分別駐扎,以狻猊旗、貔貅旗、麒麟旗、蹲虎旗、騰豹旗、揚鷹旗等六桿大旗為區分,中間是黑邊白底的青龍帥旗,上書斗大的‘楊’字,還有一桿大隋赤色軍旗,在風中飄揚。
數千營帳整齊有序,人道馬道清晰區分,各營有偏將率軍巡邏,兩班輪換,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
這就是名帥帳下多出良將的緣故,楊素治軍極嚴,賞則重賞,罰則殺人,他每一道嚴格的軍令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麾下將領。
楊元慶跟隨著一隊斥候返回大營,他沒有把鷹帶回來,盡管所有人都沒有吭聲,但他已經意識到自己脫軍射鷹的違紀,更不敢拎著一只鷹招搖入營。
他拔掉五十幾根鷹羽,送給每人一支,表示自己的歉意,他自己則將一支鷹羽插在頭盔上,鷹羽隨風飄揚,使他的鷹棱盔仿佛多了幾分靈氣,畢竟他還是有一點少年心姓。
楊元慶跟隨斥候巡邏只是臨時去散心,并非真正的任命,他不敢擅自留在斥候團中,回到軍營,他便直接返回主帥大帳。
大帳內,主帥楊素正和幾名大將謀士談話,一人約三十余歲,身材魁梧高大,身著鐵甲,寬額虎目,顯得威風凜凜,他叫楊義臣,原姓尉遲,父親尉遲崇是隋帝楊堅的老部下,開皇初年,與突厥激戰而亡,尉遲義臣便被楊堅收養在宮中,賜楊姓,并編籍為皇從孫。
楊義臣是楊素的老部下,他立志繼承父業,抗擊突厥,這次便隨楊素出征,被任命為第二軍將軍。
坐在楊義臣旁邊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文職軍官,留有三縷短須,皮膚白皙,臉型瘦長,目光尤其敏銳,顯得十分精明能干,此人叫李靖,今年二十九歲,在宮中任殿內直長,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干卻聞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尤其受楊素賞識,這次北征,楊素特地將他帶到軍中,出任軍令郎。
還有一員大將,身高足有六尺六,年近四十歲,肩膀異常寬闊,兩臂尤其長,仿佛有千斤之力,更讓人驚訝是他的眼瞳,異于常人,竟然是雙瞳,目光儼如豹子般冷厲,他便是隋軍名將魚俱羅,魚俱羅是楊素舊將,因跟隨楊素平息陳朝遺將沈玄懀、高智慧之亂有功,被封為高唐縣公兼疊州總管,由于母親病逝,魚俱羅辭官回鄉守孝,正好遇到楊素北征。
在楊素以及楊義臣、李靖的反復勸說下,魚俱羅便答應以國事為重,跟隨楊素北征,這讓楊素十分歡喜,派人去奏明皇帝楊堅,同時任命魚俱羅為第一軍亞將,第一軍主將是周羅睺,他因率騎兵為先鋒,所以第一軍實際上就是由魚俱羅統帥。
楊素和幾名文武愛將回憶往事,正說得愉快,這時帳外傳來親兵的聲音,“小將軍回來了。”
楊義臣和李靖都知道小將軍就是楊元慶,兩人微笑不語,魚俱羅卻不知,他見帳外進來一名英姿勃勃的少年小將,身著黑色明光鎧甲,頭戴鷹棱盔,頭盔上還插一支鷹羽,尤其他腰間竟然掛著皇帝的麒麟劍,這讓魚俱羅大為驚訝,心中不由暗暗忖道,‘此少年何人,竟然有圣上的麒麟劍?’
楊元慶上前單膝跪下,給祖父見禮,“元慶叩見大帥!”
楊素微微一笑,問他,“去斥候營可有收獲?”
“收獲頗多,但一天不夠,元慶愿正式為斥候軍,請大帥恩準!”
楊素沒有立即答復他,卻笑著給魚俱羅介紹道:“這是我孫子元慶,得圣上特準,隨軍北征,魚將軍覺得此子如何?”
魚俱羅這才恍然,原來是楊素之孫,不過才十歲便長這么高,這么壯實,應該是練武之人,他笑著點點頭,“不愧是大帥之孫,英姿勃發,少年出征,乃英雄也,不知令孫師從何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崇州市|
泾阳县|
泌阳县|
临城县|
措勤县|
拜泉县|
乐至县|
沧州市|
奉贤区|
嵩明县|
济宁市|
新源县|
博兴县|
布尔津县|
繁峙县|
北宁市|
景洪市|
巴彦淖尔市|
比如县|
凤阳县|
乌拉特前旗|
邹平县|
霞浦县|
太谷县|
望都县|
怀来县|
民乐县|
嘉黎县|
临湘市|
原阳县|
灵武市|
枞阳县|
策勒县|
日土县|
南漳县|
吉木萨尔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长垣县|
营口市|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