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黃子澄聽了這話不服了:“陛下這話不對,就算是新朝初立,可太祖高皇帝依舊是我大明的開國皇帝,依舊是陛下的皇祖父,陛下是正統登基怎么可能不遵從我大明高祖皇帝的旨意?” “陛下,臣以為這道圣旨既然高祖皇帝已然寫明此道圣旨高于其他一切旨意,那我等就應當遵從?!? “更何況……更何況,若是韓王殿下真的能夠將那個叫什么玉米的糧食研究出來,能夠讓天底下的百姓們吃飽飯,那這不光是他韓王一個人的功勞,大明開國以來,在我建文朝便讓百姓們吃飽了飯,穿好了衣,那這其中也有陛下的功勞。” 齊泰聽了之后指責黃子澄。 “黃大人,你之前明明不是這么說的,你之前不是和下官的意見一樣嗎?就算是種地,讓他回到應天一樣也能種地!” 黃子澄長嘆一口氣:“二位大人今時不同往日,難道二位大人還不明白嗎?之前我們并不知道韓王殿下手中有先帝的圣旨,可現如今不一樣了,陛下不能再承受這樣的污名?!? 文人最重名聲,黃子澄說到這,齊泰和方孝儒也低頭不說話了,之前齊泰出的主意,先帝的靈柩停放三天立即下葬,就這事被文武百官們一天八百個奏折摻到吐血。 更重要的是當天下葬,下午就開始登基,也不選擇吉時,因為這事連帶著方孝孺、黃子澄還有一個屬于半編外隊員的練子寧,他們四個人被百官們又是上了幾百道奏折。 建文咬了咬牙之前的事情已經讓自己的名聲受到了影響,若不是登基之前自己經營名聲一直很好,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只怕現在自己早就已經成為官員們口中的暴君了。 “好了都不要吵了,這次就依照黃大人的話,朕的名聲不能再繼續壞下去了!” “立刻寫一道圣旨,讓盛庸從開原回來吧,不必再糾結韓王了,真就再給他三年的時間,若三年一到他的這個什么糧食搞不出來,朕到時候再找他算賬?!? “對了,盛庸在奏折里說,韓王愿意教出兵權,我這二十叔竟然這么懂事,我怎么能不成全他呢,那就請三位愛卿則一武將擇日北上,去接管開原兵權。”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