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哎呀王爺!這玩意兒這么吃確實是香啊!” “那是當然了,老曹啊,知道這叫什么嗎?這叫辣椒!” “好吃好吃!那王爺一開始咋沒給小的說這玩意兒不能生吃??!” “本王只說了一句那玩意兒能吃,誰知道你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呀,不辣死你就算你肛腸牛皮了!” 王府內(nèi),此刻朱松和韓王府屬官長史曹清河正面對面坐著。 二人的中間擺放著一口特制的碳鍋,其實就是后世的火鍋。 在碳鍋旁邊還有不少佐料,其中最為顯眼的,則是一疊辣子。 這不今日開原又有胡商來了,這次帶來的東西較為豐厚一些,除了這些辣子以外,這幫胡商還帶了不少西域的稀奇玩意兒。 而其中最讓朱松在意的是這個辣子,其次就是一份種子。 玉米的種子! 要知道現(xiàn)在大明朝還沒有玉米、番薯和土豆這些不挑地又耐旱又耐澇的粗糧。 這些口感雖然并不怎么上乘,但是產(chǎn)量很高的粗糧,一般都是在大洋彼岸的美洲才有。 而這些玉米種子,能顛沛流離的跑到韓王面前也是非常不容易。 據(jù)說這些種子先是從美洲漂洋過海到了佛郎機,又從佛郎機跨過整個中亞,又跨過整片北原草原,這才來到了遼東。 說來也是巧,這些胡商們本來是打算去神秘的東方國度、大明的首都應天府的。 結果卻迷了路,跌跌撞撞的,怎么著也找不到進入大明的路徑,一直貼著長城走,稀里糊涂的跑到了距離山海關不遠的遼東。 也幸虧這玉米沒有流入大明國境之內(nèi),因為大明的百姓沒有一個人知道這玩意兒究竟能有多大的產(chǎn)量。 若真落到那些普通百姓的手里,也許這些珍貴的種子就會被干脆扔到鍋里面炒爆米花了。 朱松可是記得后世的東北平原產(chǎn)糧高的嚇人! 現(xiàn)在整片東北雖然沒有納入大明境內(nèi),但遼東也有遼河平原,遼河平原種出來的糧食也比關內(nèi)絕大部分土地種出來的要產(chǎn)能高得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