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付博士說:“上世紀三十年代,安陽薛家莊商墓出土了一批銅器,多數器物帶有‘舌’字銘文。無獨有偶,在鄭市西北郊胡村商墓也挖出了大量的舌器,舌鼎、舌爵、舌戈、舌曾戊觚等,證明在商時期,存在一支以‘舌’為圖騰的部落。” “按照考古理論,光有器物,沒有文字,無法證明一段文明的真實存在,那么這個以‘舌’為圖騰的部落有相關文字記載嗎?確實有!甲骨文里面曾明確記載其存在,規模還不小,而且它與商王室關系相當密切。” “甲骨文又叫卜辭,里面曾記載,商王曾夢到舌國,并令貞任占卜舌地的吉兇,又曾親自前往舌地巡視。舌國的王還跟望乘有過合作,望乘是商時期望國的國君,也就是如今魯省一帶,望乘也是商王身邊的大武將。因為卜辭上說,甲戌卜,內貞:今舌王從望(乘)……” 我趕忙打斷她:“付姐,推測過程就不用細講了,你直接告訴我們結論吧。” 其實我是擔心。 她再講下去我會聽不懂。 付博士說:“結論就是,舌國這個族群不僅在商時期存在,他們非常有才,能文能武。武人在自己的國度區域厲兵秣馬,替商朝守邊關。文人曾入朝作為商朝文官,替商王謀劃國家大事。” 三黑子聞言,嘴巴張得老大:“這個世界還真有舌尖朝里、舌根朝外還帶分叉的怪胎?!” 付博士笑道:“這是大家對《山海經》理解的大謬誤!怎么可能有舌頭倒著長的人呢?” “古時候有一種鳥,叫反舌鳥,它可以完全復述人的語言。古人對它這種能力非常驚嘆,于是,習慣稱呼語言能力強大的人為反舌人,類似于我們現在稱腦子不行的人為‘白菜鬼’、‘白菜人’。” “上古時期,各個部落的語言不一樣,互相之間聽不懂。而舌國人天生有一種能力,就是他們語言學習天賦無比強大,能快速學習對方的語言,所以大家就稱呼他們為‘反舌人’了。要不然,他們語言不通,怎么還可能到商去為文、武官呢?” “這不是胡亂猜測,我們只要去查一下甲骨文就知道,舌字上面像大岔子,下面一個口,是不是跟《山海經》里面形容反舌國人舌尖朝里、舌根朝外、頂部存在分叉的描述一模一樣?” 陸岑音點了點頭:“還真是這樣!付姐,按你剛才所說,反舌國相當于商的盟國或者說附屬國了,他們還在自己生活的區域替商朝守邊關,這個區域的大概位置在哪兒呢?” 付博士回道:“殷商的都城在豫省,反舌國就在商的西南邊。” 西南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