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無限靠近-《蘇塵陸岑音是什么小說》
第(1/3)頁
拈花佛手之技,主要針對書畫鑒定。
有人認為,書畫作品的鑒定,主要看字里畫間的神韻。
這話沒錯。
但神韻僅僅是第一步。
若擁有這一步高超的鑒定技術,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書畫贗品,都能夠鑒定出來。但是,如果遇到能將字畫神韻模仿完全一致之人,則毫無辦法。
比如,陸岑音模仿鄭板橋的字。
這丫頭就屬于剩下百分之一的范疇。
因此,她所作的鄭板橋仿品,擺放在附近幾省公私藏館,至今沒任何人發(fā)現(xiàn)。
對這種罕見的贗品,第二步就是鑒定紙張。
可鑒定紙張,并不容易。
石、殼、簡、絹、紙……
自古至今書畫所用載體發(fā)展歷程。
贗品無論防的再像,但書畫的承載物肯定與古時候不一致。
就拿紙張來說,古紙幾乎很少流世至今。即便有流傳下來的古紙,用現(xiàn)墨在古紙上進行書畫,紙要么爛掉,要么暈色不均,一眼可判。
鑒于此,制贗者只能將紙張做成與古紙色澤、材質、手感完全一致,做得非常高級的,靠肉眼完全無法區(qū)分,鑒定起來極端困難。若再加上陸岑音這種書畫作偽天才的涂墨,幾乎無從下手。
拈花佛手,就是對付這種逆天贗品的絕技。
傳世的古紙,一般是棉紙、麻紙。
但無論是棉紙還是麻紙,只要為古紙,里面都摻和有絲,棉紙絲短、麻紙絲長。
目光老辣的鑒師,鑒定紙張是否為古紙,從絲中入手。
他們往往將書畫紙張一小角給裁下來,浸泡在水中,用細針來挑里面線絨,通過挑出來線絨的粗細以及橫豎紋情況,進行斷代,具體不贅述。
但如此一來,一副名作或許會因為缺了一小角而遺憾。
甚者,制贗高手會將字畫邊角用古紙,而書畫中間則用看起來毫無區(qū)別的仿紙,鑒師總不可能將整幅書畫泡水里,去挑里面線絨。
拈花佛手,用手在書畫一端用巧勁搓揉,能將古紙里面細線絨給搓出,在完全不損毀書畫作品前提之下,對紙張進行鑒定。
這是嘆為觀止的驚世絕技!
剛才花老頭所展示的,將紙張一分為二,其實只是拈花佛手的低階,高階是像我媽媽一樣,在紙端十幾下搓揉之后,將里面的絨絲給弄出來!
拈花佛手之技,無論是九兒姐還是我,頂多只能像花老頭一樣,做到將紙張一分為二。
我曾經(jīng)反復試過多次,想搓揉出古紙里面的絨毛,但全以失敗告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