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尊地主老財扛米袋雕像,高度二十厘米左右,寬度約為十厘米,雕刻得渾然一體,泛出齊楠無比獨特的馨香,聞起來讓人心曠神怡,表面肉眼可見一層薄薄的油脂。 齊楠的油脂,并不是手摸就能摸到油,而是一種視覺感受。 換句話來說,一種寶物外溢的油光。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油光是什么東西。 大家其實可以參照以前剃頭匠的蕩刀牛皮布,蕩刀牛皮布因常年累月在表面刮刀,布上會泛出一層油光,但手摸起來卻沒有油。 極品奇楠形成這種油光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在于其為密香樹種,被小蟲蟻、野蜂在上面爬動滯留,動物分泌出來的蟻酸、甘露或石蜜等各種蜜槳,被樹活體香腺吸收,經過千百年的自然造化,會泛出香氣,行成油脂光。 為此,古人為其取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瓊脂。 地主老財形態可鞠、大腹便便,肥臉洋溢著大豐收之后的喜悅。 他肩頭上那個大米袋,占了整座雕像二分之一的體積。 現實中人若扛著這么一個大米袋,別說走路了,當場要被壓出屎來。 這只是一種比較夸張的藝術手法,雕像看起來并不覺得突兀。 我目光轉到了地主老財胖手抓米袋之處,兩指之間,一枚大豆粒赫然凸出袋皮。 之前沒有推斷出這枚豆粒是機關蓋之時,無論怎么看都覺得正常。 但現在看來,越瞅越覺得它與別處凸出來的米粒、豆粒完全不一樣。 陸岑音說道:“我拿高光手電和放大鏡看了,這枚豆粒表面油脂確實非常暗淡,與別處完全不一致,但它外面好像特意打了一層薄蠟,導致看不到機關蓋縫隙。如果要打開這枚豆粒機關蓋,必須找到縫隙。要找出縫隙,必須用小刀刮開表面那層薄蠟,但我不敢刮。” 我問道:“為什么不敢刮?” 陸岑音回道:“瓊脂畢竟是蟻爬蜂噬所形成的一種極品沉香,里面偶爾會存在菌裂的情況。隨著時間推移,菌裂蔓延會導致整塊齊楠散裂四散。古時候,為了防止菌裂四溢,會用薄蠟進行淺覆,這是保存瓊脂的絕妙方法。” “我擔心這枚豆粒可能存在細微的菌裂問題,所以特意進行了薄蠟淺敷。如果我們無法確定里面一定是真空機關,刮開了表面薄蠟,地主老財扛米袋雕像可能在幾十年之內因為菌裂而毀之一旦。” 陸岑音的擔憂非常有道理。 我贊賞道:“你還真懂。” 陸岑音聞言,白了我一眼:“我是陸家執掌人,不是大花瓶。” 我說道:“也就是說,現在必須要用一種辦法,既驗證大米袋確實是真空的,同時也驗證這枚豆粒表面那層薄蠟不是因為菌裂而封,而是為讓別人害怕菌裂不敢去刮蠟,特意敷上去故意迷惑人。” 陸岑音點了點頭:“是的。” 這點必須要做。 作為古董行業從業者,一旦判斷失誤,毀寶無疑于利刃剜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