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亡之時。 冒襄先生曾獲得金陵應天府一盞宣德三年銅香爐,驚嘆其巧奪天工之余,寫下了一首詩:“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云隱躍窮雕磨。” 詩人以優美的詞藻,表述出宣德三年香爐奇絕美。 為確保這盞小香爐為宣德三年爐真品。 我轉頭吩咐小竹和小靜兩人,分別去燒炭火、弄污泥、拿強光手電以及鏡子。 鑒定明宣德三年銅香爐,外人說起來復雜,其實抓住三點即可:款、色、光。 款剛才已經看過了,香爐底部“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長方陰文款,呈六字三排,字體清秀,飽含晉唐遺風。其中,“德”字右側中間少了一劃,這是其與仿品的主要區別。 當然,許多仿品在這點上其實做得毫無二致。 這就要看色了。 小竹已經將強光手電和鏡子拿了過來。 我小心翼翼地將香爐里外全擦拭干凈,讓小竹一手拿著強光手電,一手拿著鏡子。 待強光手電聚焦于香爐內部,我開始用手將其呈傾斜角度,勻速而緩慢地轉動香爐。 十幾圈之后。 小竹美眸詫異無比,緊緊盯著鏡子,櫻唇微張。 鏡子里面反光出的爐子內部,黯淡釉色之中放出奇妙的光澤,肉眼可見十幾種若隱若現金屬輝芒,星星點點的,似夜空中風吹火星,稍縱即逝,復又慢慢隱現,神奇而漂亮。 這就叫“光怪真異絕”! 暹邏國向宣德皇帝朝供風磨銅外加十幾種貴金屬千淬百煉才能出現如此效果! 任何仿品都不可能呈現這種狀態,哪怕是明仿爐。 我心中驚喜萬分。 此時。 小靜已經將炭火盆和濕泥給拿來了。 我將濕泥全部裹在香爐表面,隨即把爐子直接丟進了炭火盆。 這一舉動,倒把她們兩人硬生生給嚇了一跳。 她們之前見我對香爐小心翼翼,極為寶貝,但此刻卻直接裹泥丟火堆,非常不解。 我解釋道:“不會有事,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真銅也一樣,我在給它試光。” 燒了好一會兒之后。 香爐外面的濕泥已經完全干透開裂。 我拿了個鐵鉗,將火盆中香爐給夾了出來。 待干泥溫度稍微散去,將泥巴給掰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