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店內也沒多少部手機,柜臺地面全臟兮兮的,伴著老板的腳臭,讓人非常不舒服。 估計這家手機店生意不太行。 我本來想換一家店,但因為路途比較遠,不愿意再走了。 等了十來分鐘,店老板終于打完了游戲。 他瞄了一眼手機,一秒不到,便將手機甩在柜臺上,非常不耐煩地說道:“你這手機倒是能修,但配件要隔兩三天才到。” 講完之后,他便不再理我,又想回去繼續打游戲。 這是嫌錢少,壓根不愿意做這筆生意。 難怪店內門口羅雀。 破手機我也懶得修了,回道:“等不及了,干脆換一個新的。” 店老板聞言,方才從電腦椅上起身,指著柜臺,讓我自己挑。 途中,店老板接了一個電話。 “王哥啊,我這店一直沒啥生意,房租往后拖幾天……這次一定說話算數,不行我把老頭子的養老金拿來交房租行不?生意難做屎難吃,我也沒辦法啊……” 在挑手機之時,我斜眼瞥見了店老板放在財神爺位置的小香爐,頓時眼前一亮。 小香爐敞口、頸矮細、扁鼓腹、三足雙耳,包漿渾厚,在陽光的照射之下,溢出來陣陣寶氣。 明宣德銅制小香爐? 我不敢確定,因為沒上手細看,更無法見到小香爐下面的款制。 宣德爐非常出名,但這玩意兒一直只是傳說中的東西,迄今尚無一件真品現世。 所謂宣德爐真品,專指明宣德三年鑄造的第一批爐子,器底有楷書寫成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樣。 為什么說單獨這一批是真品呢? 因為宣德三年香爐,其造型之精美、用料之貴重、工藝之復雜,世所罕見。 據說,宣德皇帝為了保證這批香爐質量,挑選了全國最頂尖一批鑄造師,要求銅的精煉次數不能少于十二次,并挑選金、銀等幾十種貴金屬,與紅銅一起千淬百煉方成。 這一批真品,共出香爐三千盞。 成品之后,大多在明宮廷內擺設,少數賜予皇戚、重臣或者寺廟。 但后因明朝末年,內憂外患、連年交戰、國庫空虛,崇禎皇帝將內府歷年藏銅,悉數發給了寶源局,讓其拿去熔鑄錢幣,絕大部分宣德三年真品香爐,毀于一旦。 極少量散落民間,但未見真品現世。 那么,現在一些公私館藏的明宣德爐,是怎么來的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