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們瞧瞧!都好好瞧瞧! 整個東南,膏腴之地,人都說東南是大宋最富足的幾個郡,結果呢? 去歲一整年的茶稅才26兩! 26兩啊!你們把朕當什么?把朝廷當什么?當傻子糊弄嗎? 我們再看看鹽稅鐵稅和商稅,加起來有沒有三百兩? 但朕記得去年光是漸江商戶李氏賣到京城的茶葉營業額都超過了十萬兩? 這26兩的茶稅是怎么來的? 當地的官員是怎么好意思往朝廷報的!你們說啊! 對了,還有這個火耗,你們這什么火耗,一共才二十萬稅銀,火耗居然高達一萬兩,這么高的比例不禁讓朕懷疑,我大宋的銀匠是不是都在里面伸手了! 這都夠讓火耗局的所有銀匠家里買上十幾畝地了! 可是朕調查之后才發現,他們依然還是吃不飽飯,那這一萬兩去哪里了?誰來告訴朕?啊!” 宋帝這一通質問,整個人都已經須發皆張,宛若一頭暴怒的獅子,嚇的底下的群臣瑟瑟發抖。 卻也應該發抖,大宋最富裕的東南四郡才上繳如此稅收,這真的是把朝廷當傻子糊弄了! 其實各郡都有偷稅漏稅的現象,但是從來沒有像東南四郡這樣做的夸張,做的過分,做的這么明目張膽的! 大家最多只是在總額上削減個一兩成,但東南四郡這分明就是連一成都懶的給了。 這時,底下有一個東南籍的官員小聲道:“陛下,興許……興許是剛剛好去歲東南百業凋敝,所以……所以商稅才如此……” 他越說自己越不自信,說到后面他自己都說不下去了。 宋帝冷笑:“百業凋敝?這話你自己信嗎?啊!” 那名官員不說話了。 宋帝冷哼一聲,再度向崔文問道:“告訴他們去歲嶺粵郡的稅收,直接說個總數就行!” 老尚書點點頭,回憶了一下后答道:“回陛下,加上最近那次商稅,去歲嶺粵共收入各色稅銀共計一千一百五十萬兩,前年一千三百多萬兩,今年因為賊寇侵邊,故而海貿商稅方面的收入降低了不少。” “聽聽,你們都聽聽,你們四郡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同樣是沿海郡縣,相比于人家,你們還有優勢,郡縣的可耕種地也要比嶺粵多的多! 結果呢,你們四個加起來還沒有人家的零頭多! 你們好意思嗎!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