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虧本買賣-《長生從學習開始》
第(2/3)頁
不難看出,這幾乎是完完全全的無本買賣。
清河縣衙幾乎沒有付出什么,就將所有一切皆收入囊中,而這其中的代價,幾乎全以一紙征發徭役的命令轉嫁給了清河縣的百姓。
若僅僅是如此,也不難理解,無非就是壓迫與被壓迫而已。
這種事,在楚牧前世的那個世界,已經上演了幾千年!
可問題也是在于此,這其中,清河縣衙,或者說“官”,似乎是完完全全的空手套白狼,占據所有的利益。
但據楚牧所知……在這些環節之中,清河縣衙,也不過是其中一環而已。
礦山開采的所有礦石,都是運送到這座煉鐵廠將礦石冶煉成粗鐵,然后儲存在南山鎮的庫房之中。
每隔三個月,便由清河縣派出巡檢護送至郡里。
而楚牧的疑惑,也恰恰在于此。
供需供需,有供給,才有需求,同理,有需求,才會有供給。
清河縣開采礦石,然后冶煉成粗鐵,這是供給方,每隔三月,將儲存的粗鐵運送之郡城,這是需求方。
可問題是……郡城需求礦材,無非就是鍛造軍械,工具這些需求。
可郡城距離清河縣少說也有數百里之遠,以這個時代的運輸條件,光是運送礦材的這個過程都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在清河縣產生需求?
礦山開采礦石,煉鐵廠冶煉,加工,直接運送需求的成品不比現如今這般畸形的供需關系要強得多嘛?
楚牧可是知道的,每次運送礦材到郡城,清河縣都得大動一次,耗費人力物力無數!
楚牧估摸著,若是按錢銀來算,礦材運送到郡城的人力物力,絕對比礦材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更別說還有開采,冶煉的可怕成本了。
若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捋清楚,似乎,這其中所有的人,都是在干虧本買賣!
清河縣的百姓扛著著難以承受的徭役負擔,幾乎沒有任何回報,還有很大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清河縣衙同樣艱難的維持著這其中的秩序,壓制著沸騰的民怨,可最終開采冶煉的礦材也跟清河縣沒絲毫關系。
郡城那邊,動員無數人力物力,只為得到拿到手就必然虧得血本無歸的礦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