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潯陽三霸-《水滸凌云志》
第(3/3)頁
唯有李立‘催命判官’的綽號,讓王倫不解,一路同行之間,這李立人不但長得十分清秀,言談也甚是斯文和氣,沒有絲毫兇狠之氣,不知為何竟得了這么個混號。
難道真如水滸傳中所說,這李立竟真的是個開黑店,下蒙汗藥,圖財害命的催命判官,但看他拖著病體也要前來解除誤會,以免誤傷了好人的情形也不似作假,真不知他這綽號是如何得來的。
眾人走了不到二里多路,林子背后便閃出一座大莊院來,依著一座高崗而建,莊院四周圍著數行含煙綠柳,左有良田百頃禾苗茁壯,右有青蓮碧塘鵝鴨成群,莊前草地上放著無數牛羊,正是穆家莊到了。
眾人進了莊,到堂中分賓主坐下喝茶閑話,現在已是時近中午,穆弘命人備了酒宴,請王倫等人入席。
眾人皆是江湖豪杰,無一不是爽利之人,又是意氣相投,再加美酒助興,不一刻便已是言談入巷,相見恨晚了。
眾人在江湖上雖然大都從未謀面,但在各自的領域里也都是頗有建樹之人,自然免不了說些相互的英名俠跡。
李俊等人對王倫也是毫無隱瞞,說了自己幾人的身世經歷,李俊、李立、童威、童猛兄弟四個都是廬州人,專在這揚子大江,也就是長江之中做艄公以撐船渡人為生,后來見這揭陽嶺山勢雄渾,甚有氣象,便在此安了身,不過李俊等人明里撐船,暗里做的卻是販售私鹽的買賣。
在北宋之時鹽鐵皆是由官家買賣,更是嚴刑峻法禁止百姓私下販鹽,如若有人私自販鹽,被官府捉到便是死罪,但官鹽的價錢實在太高,尋常百姓根本就吃不起,可是人吃不上鹽,就會體弱無力,身虛多病,百姓們被逼得沒法,為了活命便只得冒著殺頭的罪名私自販鹽。
但單獨販鹽勢單力薄,更是易被官府捉拿,眾百姓不得以只好拉幫結隊團伙販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幫派,也就是天下聞名的鹽幫,而李俊四人便都是鹽幫中人,李俊更是當代的鹽幫幫主,李立與童家兄弟也都是幫中首腦。
四人之中又以李俊最具才能,向來胸懷大志,現在這鹽幫在李俊等人的治理之下也是好生興旺,幫眾極多,鹽幫勢力更是遍布大宋全境,甚至將私鹽生意做到了南洋北國,如今鹽幫的實力雖然還不如丐幫、綠林盟等八大門派,但也是絕對不容小覷。
而說起鹽幫,王倫不由想起張順和張橫兄弟,昨夜在船上與張家兄弟一番暢談,也知道了張家兄弟真正的身份,這張家兄弟明面上擺渡販魚,但實際身份卻是與鹽幫一樣古老勢力一樣強橫的天下大幫潯陽漕幫的幫主。
這漕幫專做水上生意,自古行商販運,人貨通行,無非水陸兩途,而水路無論是從運輸能力,還是賺取的利潤來說,都要遠遠超過陸路。
所以古早之時就有漕幫的存在,而天下水系眾多,幾乎每條水系皆有漕幫,而這漕幫與綠林盟又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也是形成了一個漕幫聯盟,而張家兄弟便是漕幫聯盟之中,實力最強的潯陽漕幫的幫主。
江湖皆知潯陽有三霸,第一霸是李俊等人的鹽幫,第二便是張家兄弟的漕幫,而這第三霸卻是看起來最并不起眼的穆家莊。
鹽幫、漕幫皆是人多勢眾,實力強橫的大幫大派,而這穆家莊雖也占地甚廣,富麗堂皇,但也不見有其它什么特別之處,殊不知其如何能與另外兩霸鼎足而立。
穆弘、穆春兄弟甚是豪爽,在王倫等人面前也是不遮不掩,直接便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全盤托出。
鹽幫靠販賣私鹽發家,漕幫以運送私貨興盛,而這穆家莊能成為三霸之一,靠的卻是鑄錢。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柘城县|
玛沁县|
广宗县|
双江|
甘泉县|
平原县|
特克斯县|
拉孜县|
乐陵市|
高雄市|
仙游县|
曲松县|
清水河县|
民勤县|
绥宁县|
霍城县|
宝应县|
民勤县|
玉田县|
铅山县|
孟村|
聂荣县|
扎赉特旗|
潜江市|
华池县|
西乌|
满洲里市|
富裕县|
绥化市|
东海县|
张家港市|
霍山县|
上饶市|
介休市|
扶余县|
河西区|
郴州市|
临泉县|
乌鲁木齐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