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江南東路,建康府,金陵城,城西渡口。 一艘客船靠岸,背著包袱的曹友聞兄弟混在旅客人群中,登上岸來,好奇地看著眼前巍峨高聳的金陵城墻。 林立的商鋪,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流、熱鬧的叫賣聲,還有來來往往、行色匆匆,操著各地口音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只怕都是考取講武堂的考生吧。 建康府乃是江南南重鎮(zhèn),城內(nèi)外人口達(dá)五六十萬,富商巨賈、販夫走卒、流寓游手,三教九流,雖然比不上臨安府的繁華熱鬧,但也是泱泱大城,蔚為壯觀了。 “老丈,來十個(gè)包子,一壺?zé)岵?!? 曹友聞取下包袱,和弟弟曹友萬在一處的茶攤上坐下。 金陵十萬人家。比起西北邊陲的三關(guān)五州,這里的人口簡直過于稠密。 “客官,是來考取講武堂的吧?” 掌柜是個(gè)年過半百的老頭,察言觀色,便知道是外地人。 “老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曹友聞的弟弟曹友萬接過茶壺倒茶,好奇地問道。 “客官,看你的打扮,聽你的口音我就知道了。這些天,從大江南北趕來的年輕人有好幾千人,有的一個(gè)月前就到了?,F(xiàn)在城里的客棧都住滿了,就等著講武堂開門考試。” 掌柜笑嘻嘻把包子端了上面,點(diǎn)頭哈腰說道。 這兩個(gè)年輕漢子人高馬大,英武彪悍,一聽口音就是從西北來的??粗\衣華服,腰掛長刀,屬于不差錢一族。 “謝謝老丈了!” 曹友聞拿起茶杯,繼續(xù)問道: “老丈,你知道這講武堂怎么走嗎?” “講武堂在城北,就是原南唐皇帝的皇宮。后來高宗皇帝南駕臨江南,把皇宮改為行宮?,F(xiàn)在,新皇又把它改成講武堂了!” 掌柜的說完,笑呵呵走開。 “大哥,看來前來報(bào)考講武堂的不在少數(shù)??!” 曹友萬邊大口吃包子,一邊對大哥說道。 “皇帝親旨,天下年輕才俊盡為集結(jié)于此。金陵城,只怕是藏龍臥虎了?!? 曹友聞滿口吃著包子,左手從懷中拿出一本小書翻看,書皮上赫然正是《韃靼策》三字。 兄弟二人面目相像,一般的高大威猛,只不過弟弟曹有萬更加粗壯彪悍,哥哥曹友聞則是要儒雅秀氣許多。 “大哥,就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來金陵城?” 曹友萬年輕的臉上,滿是期待。 “一定會來的。講武堂是皇帝親自所創(chuàng),皇帝又是講武堂的校長,這么大的事情,皇帝一定會前來。你不是要考武進(jìn)士嗎,講武堂就是了!” 曹友聞看了看弟弟,微微一笑。 弟弟弓馬嫻熟,熟讀兵書,要是考武舉,應(yīng)該不成問題?,F(xiàn)在武學(xué)和講武堂合二為一,直接考講武堂就是了。 “大哥,你不去臨安城考進(jìn)士嗎,你難道也要報(bào)考講武堂?” 曹友萬反問起自己的兄長來。 原以為兄長會去游歷一番,準(zhǔn)備明年的科舉?,F(xiàn)在看來,曹友聞怕是已經(jīng)改變了主意。 不過,兄長是神箭手,力大無比,文武雙全,考講武堂,應(yīng)該是綽綽有余。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這一本《韃靼策》,從這一座講武堂,還有這“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便知,當(dāng)今天子的志向,是要開疆拓土,用兵海內(nèi)了?!? 被兄長的話所吸引,曹友萬驚訝地抬起頭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