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4章 改革(1)-《穿越南宋當皇帝》


    第(1/3)頁

    大宋立國之初,并無參知政事一職。宋太祖趙匡胤代周自立,三相并設,而不設副宰相。后由于事務繁劇,始設參知政事,協助宰相。

    宋乾德二年(964年)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開寶六年(973年),參知政事始得與宰相于政事堂同議政事,職權、禮遇大致等于宰相。宰相出缺時,代行宰相職務。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門下、中書二侍郎為參知政事。乾道八年(1172年),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其參知政事如故,以中大夫以上充任,員額常為二人或一人,嘉泰三年(1203年)始定為三人。

    趙竑登基,建功的親朋好友賞賜完畢,自然就是執政大臣,這也是朝堂穩定的根本。

    史彌遠的宰相位置,被原來的參知政事薛極代替。而一個新的參知政事位置,則被留給了真德秀這個戶部尚書。

    宰相薛極,樞密使宣繒,史彌遠時代的宰相兼樞密使的特例,終于在趙竑朝被廢除。

    一個宰相薛極,一個樞密使宣繒,加上兩個參知政事胡榘和真德秀,這便是趙竑朝的中樞班子。

    真德秀是帝師,又是戶部尚書,位高權重,占據一個參知政事的位置,理所當然。

    宣繒性情直爽,盡管是史彌遠的兒女親家,但似乎可以重用。他既然是兵部尚書,擔任樞密使,再也合適不過。

    薛極和胡榘同屬于史彌遠手下“提線木偶”的“木”字輩,都是長袖善舞的聰明人。相比較真德秀和胡榘,薛極老成持重,更熟悉朝政,也好控制,列為宰相,似乎更為妥當。

    這四人為執政大臣,也是趙竑再三權衡之下的產物。

    至于御史中丞,梁成大這攪屎棍自然被廢黜,由朝中的另外一個清流陳端常擔任。立太子和宮變當日,此君表現不錯,公然和史彌遠廷懟,讓趙竑印象深刻。

    大宋任用執政,多從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中選任,俗呼為四入頭。薛極四人都是飽學之士,資歷夠,引為執政

    要強化君權,宰相必然不能強勢。而大宋朝堂的士大夫們過于勢大,必須無情打壓,以免君權孱弱。

    趙竑也是暗自思量。薛極入相、陳端常任御史中丞,還不是自己一句話,加蓋一個玉璽而已。滿朝官員,竟然沒有一人敢于反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的父皇趙擴太過懦弱,被史彌遠和楊桂枝玩弄于股掌之上,讓人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重要的是,他要這一套執政班子易于掌握,順從他的意志改革。

    來自幾百年后,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個時代的弊端。

    幾件禮物放在書桌上,趙竑仔細觀看,目光被桌上的兩副水晶壁吸引。

    這都是先帝趙擴的珍藏之物,按照大宋皇室慣例,皇帝駕崩,皇帝的遺物也會分賜群臣,以示皇恩浩湯。

    水晶壁大如小碗,晶瑩剔透,和后世的透明玻璃并無二致。

    “董宋臣,宮中這樣的物件多嗎?”

    趙竑心里真是不明白。皇帝駕崩,還要把皇帝的遺物分賜予群臣,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新皇登基,按理說士大夫們得送禮給他才是,因為他是他們的老板。哪里有老板發錢給員工,巴結員工的道理?

    按照民間習俗,家里死了人,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都得送禮,哪里還有不送反拿的。

    何況,這些親朋好友還是自己的部下。

    大宋的君王們,到底在擔心些什么?屁股下的龍椅不穩嗎?

    到了趙竑這里,除了幾個執政大臣,還有幾個心腹重臣每人賞賜一點點,表示一下意思,其他的一概忽略。

    倒不是他吝嗇,只是覺得奇葩,不能理解。

    這些東西要是換成金銀糧食,賞賜給邊軍、窮苦百姓,豈不是更有用處?

    “陛下,我朝江西多產水晶,經過打磨成水晶壁或水晶飾品,宮中多有此類物件,將作監也有許多未曾打磨的物件。必須要用的話,派人去拿就是”

    董宋臣對水晶,倒是門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祥云县| 广丰县| 长治县| 泸水县| 临江市| 康定县| 昌都县| 木兰县| 南华县| 青浦区| 攀枝花市| 兰州市| 娄烦县| 石首市| 华坪县| 屏边| 常熟市| 社旗县| 昌都县| 平昌县| 西宁市| 拜城县| 渝北区| 竹溪县| 安福县| 望江县| 平陆县| 灵寿县| 富川| 兴仁县| 石渠县| 涪陵区| 晋城| 安宁市| 明溪县| 峨山| 柘城县| 盐边县| 象山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