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銘深吸一口氣,在回到家里以后便立刻點開了聊天軟件,準備直接在線咨詢咱們經驗豐富的前班主任林老師。 本來李銘是準備咨詢北岳大學的老師來著,但畢竟和他們不怎么熟,而且林老師這種搞理論的可能更容易接觸到橙階或金階卡牌的相關知識。 所以,找林老師就對了。 他要是不知道的話,再去聯系北岳的老師。 在簡單的“在嗎”、“干嘛”的相互問候以后,李銘便直接切入了正題—— 【李銘:我后面想打造一張……橙階甚至更高等階的召喚卡,林老師,您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林老師:橙階以上?伱找到打造的方法了嗎?】 【李銘:嗯……想到了一個方法,我還準備做一張媒介。】 【林老師:媒介?看來你已經想好故事了,但我還是得提醒一下你,給橙卡制作媒介很容易出問題,你自己得想清楚,如果素材卡不夠的話……需要的精神力好像是紫卡的一千倍吧?】 隔著手機屏幕李銘點了點頭,這些他倒是早有了解。 這個一千倍,還真不是開玩笑。 【林老師:前置條件,是金階卡牌的必須品,因為金階卡牌的故事量極其復雜與龐大,僅憑一個人的精神之海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完全支撐把故事完全寫完。】 【林老師:因此,必須要一張可以用來補充背景故事的“媒介”作為前置條件,才有可能把這張金卡給做出來。】 這一點李銘差不多了解。 想要制作出“拉萊耶”,首先就需要制作出“拉萊耶文本”。 這就是硬性的前置條件,要有一才能有二,不可跳過。 而打造橙卡雖然沒有這樣的硬性條件,但也可以通過完成前置條件,來減少所需要的材料以及精神之海的開支。 當然了,絕大多數人都會盡量避免橙階卡牌的前置條件,因為這玩意本身就得不償失,為了做一張橙卡又要單獨去制作另一張等階稍低的橙卡…… 光是說說,就知道有多燒腦細胞了。 而且故事邏輯錯綜復雜,萬一努力了半天最后打造出來的那張卡根本就不具有作為“前置條件”的資格,那你特么不就尷尬了。 甚至為了這樣的一個舍本逐末的“前置條件”,導致自己的整個體系出了問題,或是透支了后續的故事邏輯使自己的整個小體系受到影響,不就成了挖東墻補西墻。 【李銘:就是說,除非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一般人都不會考慮去給橙卡提前安排前置條件?】 【林老師:的確,不過能做出橙卡的人已經不能稱之為“一般人”了,因此其實還是有近兩三成的人嘗試過鋪設前置條件來著,雖然說結果都不是很理想吧.】 什么叫天才的自信.jpg。 而對于李銘而言,他根本不需要擔心故事體系的問題。 既然沒有影響,那就放手去做好了。 李銘關掉手機便立刻開始動手,將自己之前準備好的卡牌擺在了自己面前。 既然要做黃衣之王,不如先做《黃衣之王》。 雖然二者皆為同名,但卻是兩樣截然不同的東西。 他抬起手,將【大袞】具現化了出來,并且讓它將【拉萊耶之書】召喚在它的手中。 隨后,李銘閉上眼睛,再度進入了自己的精神之海,來到了這處他早就已經熟悉了的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