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硯臨覺得她話中的很多信息很有意思,于是追問了幾句。 “這名字有什么說法么?” 顧白榆一愣,解釋道:“道也沒什么說法,柱子這個名字是他爹給他取得,考取功名之后,柱子哥覺得這名字俗氣,想讓爹爹給他重新取個名字,爹爹拒絕了,說他爹娘為了撫養他成材勞碌一輩子,這個由他們取得名字,理應留著。當時柱子哥還挺不開心呢,柱子哥會種菜,本來年年都會親自種些送來給爹爹,因為這個事情斷了一年多,我還以為他會一直生氣呢......” 或許是因為顧白榆對這個所謂的“柱子哥”有天然的身份加持下的親近感,所以有些事情并沒有深想,蕭硯臨卻是聽得微微揚起了眉尾。 這位柳柱子找顧丞相取名,可沒有顧白榆說的那么簡單。 自古以來,名字都由父母賜予,意義非常,柳柱子在爹娘去世以后請顧丞相賜名,可不單單是覺得自己名字不好聽,若是顧丞相答應了,真的給這么個學生重新取名字了,等于是承認這個人做自己的孩子了。 賜名之誼,相當于改換門庭,從此以后柳柱子不再是那個山野出身的泥腿子,而是顧丞相的“孩子”。 這位柳柱子,看來可遠遠沒有顧白榆想象的那么單純。 而顧丞相之所以拒絕,估計也是看出了這人的野心。 這樣的人,最在乎自己的出身,他被顧丞相駁了面子,選擇不再往來,這一點顧白榆可以理解,但是后來為什么又恢復來往了? 蕭硯臨的直覺告訴他,這個人不簡單。 “他給岳父送蔬菜又是怎么回事?”蕭硯臨追問道。 顧白榆沒有想到蕭硯臨對這件事這么感興趣,于是便仔細說了起來。 原來是最初柳柱子考取功名之后,因為閱卷的人是顧丞相,所以被劃分到顧丞相門生的范圍內,而顧丞相手底下這樣的門生可是每年都有。 這些人每年都會以拜訪老師的名義送些東西,大多是古玩字畫,好些的筆墨紙硯,等等。 而這位柳柱子,家中拮據,自己也沒什么錢,第一次上門拜訪的時候,便送了一筐自己種的蔬菜。 顧丞相挺開心地收下了,還夸他種的好,說大丈夫不拘泥與成就,他能親身體驗百姓疾苦,考取功名之后還記得下地勞作,是好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