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落山村特殊些,雖不買肉食,只買米面之類的,但因為靠近海邊,每年的房屋維修,船只維修,海神祭祀……雜七雜八的,一家四口一年開銷得十來兩銀子。 這也是為何落山村的村民們明明捕魚能掙不少銀子,日子卻依舊過得捉襟見肘。 是費時費力花七八兩銀子建個房,還是同樣七八兩銀子買個房,不用想也知道怎么選。 原身當初因為入不敷出,不得已將老宅子賣了,換了二十多兩銀子和這處小院。 顧家的老宅子可是青磚瓦房,若非地方偏了些,早就被那幾個族老買去居住了。 但對蘇末而言,那個位置卻是再好不過。 顧家的老宅子同這方小院一樣,靠近西山,嚴格意義上,是在山腳下。 蘇末想,到時候可以把四周的土地都翻一翻,種種菜,養些雞鴨,最好是再挖條小溪流下來,取一段,用竹子編個籬笆攔住。 養十來尾淡水魚,再去摸些田螺撒在溪水里養著,屆時菜完全自給自足,能省不少銀子。 收斂思緒,蘇末果斷應了下來,打欠條自然是不用的,她有銀子。 眸光掃過在幫忙挖家具的村民們,蘇末默了默,左手抱進顧杏年,抽出右手比了個數,壓低聲音道: “我也不瞞著您,這次去湖州府,掙了這個數。 所以這院子我打算直接買,但我家孤兒寡母的,怕有人見財起意。 人心不古,誰知會不會有人眼紅,殺人劫財,還望您行個好,對外說是打了欠條買下來的。” 村長皺了皺眉,指腹摩挲著拐杖,沒有吭聲。 蘇末見狀,頓時有些拿不準,想了想,又添了一把柴。 “上次跟您說過的雜記,我找到了。 只可惜店家不愿意買。 我磨了半天嘴皮子,終于說動店家行個方便。 掌柜的借我瀏覽半日,將那改善之法都記在腦中。” 她說話大喘氣似的,一段一段的說,使得村長臉色來回變化,最終沒好氣地笑了。 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這蘇氏不愧是受過女先生教導過的,渾渾噩噩多年,腦子依舊好使。 “你都這番說了,我若是拒絕,豈不是不知好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