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鐘鼎之音,回蕩不歇。 季伯鷹坐在太師椅上喝火牛,靜靜等待著諸位天子儲君的到來。 之前喝的火牛都不上頭,所以季伯鷹換了進口火牛。 天子們的座位之上,第一個出現的,是宣德帝朱瞻基。 經過半年的時間調養,這位原本即將垂死的宣德帝,現在氣色顯然是恢復了正常,又回到上可彎弓射雕,下可策馬長夜的壯碩之軀。 就是不知道在未來的歲月中,這位宣德帝能不能再造幾個兒子,俗話說倒霉到一定程度就會運轉,造出戰神之后的第二個兒子朱祁鈺明顯要好很多,再造幾個,或許能出一個千古一帝。 “仙師。” 再見季伯鷹,宣德帝的眼中顯然是透著欣喜之色,啥也不多說,先是給季伯鷹深深鞠了一躬。 “征倭如何?” 季伯鷹瞥了眼這位宣德朱瞻基。 “回仙師,一切順利,倭國民窮力弱,士兵鎧甲都不齊,根本無力擋我大明雄兵,當下雖未徹底平定倭國,但仙師所言的四島銀礦群,均已經被我軍占據。” “數日前我已經下旨,即刻開采銀礦,并將倭國國內的現有白銀全數運回。” “說來也是奇怪,這倭國境內有上千萬白銀的囤量,可偏偏百姓窮的連衣服都穿不起。” 其實這也怪不得小日子,雖然小日子白銀多,但是實在沒地花,國內就那點生產力。 對小日子這種島國而言,不發展海貿,再多的白銀也是廢。 如此也是側面驗證一個理論,白銀多,并不等于富。 宣德帝說到上千萬白銀這里,底氣十足。 這就是所謂的包里有錢腰板硬。 后世對宣德一朝,尤其是宣德帝,不少以敗家子的名頭冠之。 永樂耗費莫大國力打下的交趾,深入草原千里,在宣德朝都廢了。 先是撤回北境長城以外的大批衛所,放棄奴兒干都司,又放棄了交趾布政使司,讓永樂一朝的控制疆域,硬生生縮水一半。 可實際上,這其中雖然有朱瞻基的個人因素,但更多是國家因素。 那便是永樂一朝,耗損太大。 宣德時國庫已經撐不住對長城外衛所和交趾的海量軍費支出,再加上朱瞻基致力于休養生息,故而才選擇了放棄。 如果國庫充裕,手頭銀子夠花,朱瞻基也沒有必要放棄交趾。 “嗯。” 季伯鷹點了點頭,示意宣德帝可以坐下。 自宣德帝后,朱老四和建文大胖也是出現了。 除了他兩之外,還拽著另外一個,那就是黑衣和尚道衍。 三人在見到季伯鷹的剎那,同樣極為激動。 洪熙帝和洪熙小朱,亦是緊隨出現在他們的位置上,這父子兩個雖然神色欣喜,但是臉色并不是很好,看來洪熙這一朝征倭并不順利。 這倒也是,洪熙時空所在,洪熙帝剛剛登基,還有個待烤的漢王時不時不老實,大動兵戈出點岔子也正常。 “仙師,我已經派人去告知父皇您回來的消息了,他若知道您仙游歸來,必定會龍顏大悅,第一時間趕來相見。” 朱標言語之間,皆是亢奮。 與此同時,永樂時空。 紫禁城,養居殿中。 老朱棣坐在龍椅上,面前的御案放著一碗米飯和幾碟小菜,這就是永樂帝的午膳了。 朱高熾和朱瞻基一左一右站著,朱高煦和朱高燧則是一左一右的跪著。 原本朱高煦是要被打發回封地。 但因為臨時的征倭要打仗,等到征倭結束之后,老朱棣還要抓緊北伐。 打仗這茬事,老朱棣暫時離不開這個善戰的兒子,而且他也習慣了朱高煦陪伴在身邊,所以也就讓朱高煦繼續留在了順天。 不過很明顯,自從半年前開始,這位永樂朱高煦就開始擺爛了,征倭一戰基本都在劃水。 畢竟大餅都吃飽了,再怎么干也沒奔頭,還干個屁。 除了這三兒一孫之外,殿中還跪著一幫人,以楊士奇、金幼孜為首的一幫子文臣,以及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夏原吉。 之所以著重把夏原吉夏尚書給點出去,是因為這位永樂錢袋子正被錦衣衛摁在地上,而且還滿臉的傲嬌不服。 此時,有著五六個錦衣衛,合力扛著一口大鐘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輕拿輕放。 “叉進去。” 老朱棣夾了口小菜,掃了眼夏原吉。 錦衣衛得令,當著一眾大臣的面,直接把兩個月前剛從牢里放出來的夏大人叉起扔了進去,然后將鐘蓋在了地上。 另有一幫錦衣衛將一堆木炭搬了進來,堆在這大鐘的周圍。 看這架勢,是要把夏原吉給烤了。 這一幕落在朱高煦眼中,他莫名感覺到一陣頭皮發麻,心頭浮起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仿佛在另一個世界的自己,也體驗過這種別致酸爽。 只不過,直覺告訴他,可能用的道具有所不同。 “二哥,你咋了。” 跪在旁側的狂妄居士發覺朱高煦不大對,小聲問道。 “沒什么,只是感覺有點熱。” 朱高煦擦了擦汗。 ‘熱?’ 朱高燧瞥了眼屋外,這會正是寒風天,哪來的熱。 而此時,被叉進大鐘里的夏原吉,絲毫無懼,一臉正氣。 當然,他已經被大鐘蓋在地上了,其他人看不見他的憤慨面容。 “陛下,你今日就算烹了我,臣也要諫言到底!” “自古明君,豈能藏私!” “朝廷需要白銀,天下需要白銀,可陛下卻將這千萬兩白銀藏于內庫之中,如此作為傳于后世,陛下之名何如?!永樂之名何如?!” “恕臣直言,陛下現今所作所為,與夏桀商紂何異!” 或許是因為被蒙在鐘里,不見者無畏也,夏原吉的話越來越牛逼,從斬首抄家到滅三族,正在朝著夷九族大步邁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