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寂靜牢獄,再一次陷入無聲。 于謙雖是大明臣子中的一顆桂冠,但依舊受朱子理學所限,所思所想在禁錮之內。 以臣廢立君主這等事情,不敢想,也不能想。 “這里環境太差,影響思緒,我們換個地方?!? 季伯鷹一點桌案。 “換個地方?” 于謙還未反應過來這句話的意思,突然瞳孔一縮。 因為,他發現周遭環境已經是徹底變了,如夢幻泡影,卻又真真切切。 涌入鼻息的空氣不再是那般腐腥難聞,而是有著靜謐檀香,令人舒心寧神。 于謙定睛一看,這周遭布局,像極了國子監的學堂,卻又與印象中的學堂有所不同。 他的目光,落在左右垂下的豎幅之上,被那上面的四言所吸引。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緩緩念起。 最后,目光凝聚在前方的四個大字:知行合一。 這一刻,于謙怔住了,雷霆于腦海中轟鳴。 他的心神,如翻江倒海一般洶涌。 心底深處,仿佛有著一扇封鎖已久的門,正在緩緩敞開。 朱子理學對他心門所上的那把鎖,于這一刻,碎了。 于謙,本就是明臣中的一個異類。 在家天下的大明,他可以算的上是唯一一個認國不認君的主。 擁立朱祁鈺是這樣,迎回朱祁鎮也是這樣,坐視奪門之變亦是如此,他在乎的從不是朱祁鎮或者朱祁鈺的皇位,他在乎的只有國之利害。 因為擁戴朱祁鈺才能守住順天,因為只有迎回朱祁鎮才能徹底讓土木堡之變這場鬧劇結束,重塑大明國威,也只有坐視奪門不顧,大明才能安穩進行皇權交接。 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知行合一。 這也是為什么,當于謙看見這凝聚王陽明畢生感悟匯就的‘陽明四句’,頃刻間便頓悟。 因為,他們本質上是同一類人。 深吸一口氣。 于謙朝著‘知行合一’四字,鞠躬行大禮。 這是學生之禮。 一旁的季伯鷹望著此幕,不由感慨,王陽明確實牛逼,圣人就是圣人,靠這么幾個字就能收信徒。 “閣下可否告知,寫下此四言者,是哪位大賢?” 于謙開口問著,目光卻是始終在那‘知行合一’四字之上。 “他叫王陽明,所創之學為心學,是自孔孟朱子之后,最后一位圣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