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祁鈺的皇位,從法理上來論,是土木之變后,由孫太后的詔書所立,而并非是傳承至宣宗朱瞻基。 也就是說,朱祁鈺這個皇位的最終法理解釋權,其實是在孫太后手里。 而孫太后的態度,是明確支持奪門之變,這也就意味著,這樁事特么是合法的。 史載,這位孫太后怕自個兒子搞不定,特意派自己的哥哥孫繼宗和弟弟孫顯宗參與了奪門。 合法的政變,你讓作為臣子的于謙怎么去阻止? 三則。 朝中大臣雖無人敢說出來,但心中都深知一點。 景泰帝無子,一旦駕崩之后,皇位遲早要回到朱祁鎮這一支來。 奪門之變無非是加快這個速度,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沒有阻止的必要。 再加上于謙又是一個輕君重社稷之人,他效忠的是大明,而并非是大明的某一個君主。 故而在于謙看來,奪門之變本質上只是皇權內部斗爭,換來換去都是宣宗的血脈,自己所要做的,是穩固大明社稷。 不阻止奪門,江山依舊,只是換了個皇帝,而且還能解決朱見深的繼位問題。 阻止奪門,社稷不穩,國家動蕩。 所以,他選擇了前者。 “明知枉死而赴之,公之氣節,冠絕千古。” 季伯鷹淡淡開口。 從眼前來看,于謙這般淡定,明顯是事先已經知道自己如果坐視奪門不顧,等奪門成功之后,復辟集團第一個就會拿自己開刀。 原因也簡單,朱祁鎮身邊那幫人,如石亨徐有貞等一幫蛀蟲,對于謙都是恨之入骨。 甚至于石亨等人要用‘謀立襄王’的罪名摁在自己頭上,于謙也早已心知肚明。 “閣下謬贊。” “可否告知來意。” 于謙平靜望著季伯鷹,他并沒有問季伯鷹的來歷,因為他并不在意。 不過對于這位神秘之人到來的緣由,他倒是有幾分興趣。 季伯鷹點了點桌案,一瓶飛天出現,加上兩個酒杯。 抬手,季伯鷹先為于謙倒了一杯酒,隨后給自己滿上。 于謙眼神微凝,他心再如何平靜,看到這一手憑空虛物之法,也是有些漣漪泛動。 “于少保,請。” “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