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武十三年,正月新春。 接連經歷空印案和胡惟庸案的大明王朝,數萬顆人頭滾成血球,狗都不要的烏紗帽掉了一地,還活著的百官戰戰兢兢的扛著棺材上班,無一不祈禱著老朱哪天暴斃,早點下去和陳、張湊一把斗地主。 紫禁城,奉天殿。 早朝已經散了,殿內只有坐著的皇帝朱元璋和站著的太子朱標。 “標兒,你說有人預知了胡惟庸謀反?” 老朱這話說出口的時候,眼里已然是蘊含殺意,殺了上萬人的老朱,已經有點上頭了。 “回父皇,確有此事。” “那人數日前突兀現身于東宮,自詡為謫仙臨世,可測大明國運,未來命數,與兒臣講述了胡黨一案的經過,兒臣自是不信,可這幾日發生的事情,竟是與此人所說完全吻合。” “甚至連胡逆供詞,涂節之死,都分毫不差。” 這位當朝太子,被后世譽為史上第一實權接班人的朱標,眉頭緊皺著。 年前老朱以「瞞報占城使者來朝」之罪把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陳寧下獄,朱標起初以為老朱只是想殺殺胡惟庸的囂張氣焰,可是剛進正月,御史中丞涂節就上書告發胡惟庸密謀造反。 這位御史中丞涂節,正是胡惟庸一手提拔進中書省的心腹義子好大兒。 老朱得涂節上書,更是大手一揮,下旨活剮胡惟庸,罪誅九族。 而告發且負責主審的好大兒涂節,在胡惟庸被干掉的第二天就被宰了,事情經過也簡單,在審訊胡惟庸的時候,按照程序照例都是要問上一句:“你的同黨都有哪些人?” 其實這個問題答案并不重要,因為正確答案已經擬好了,多問一句不過是走個流程。 然而就在眾人問完準備下班的時候,從始至終一字不吭的老胡突然歇斯底里的來了一句:“御史中丞涂節與我同黨!” 作為主審的涂節當場就懵逼了,心想劇本里沒有這一出啊,親愛的義父您怎么能惡意加戲?! 涂節這位好大兒是懵了,但從旁負責記錄的親軍都尉府校尉(錦衣衛前身)可半個字都不敢隱瞞,立即將胡惟庸這短短的十字供詞呈報給了朱元璋。 僅第二天,朱元璋就給出了批復。 涂節從逆,斬。 若說對胡惟庸的死做到預測,還可以用邏輯推理來解釋,可這涂節的死,以及胡惟庸的供詞,就無法用邏輯來解釋了,畢竟連老朱在胡惟庸喊出那一聲供詞前,都未曾想過要殺涂節,至少沒想過要這么急著殺。 “對于這位謫仙,太子以為當如何處置。” 老朱看向自己的寶貝大兒砸,自從開國之后,老朱就一直把朱標帶在身邊言傳身教,近些年更是逐步將政事放權給朱標處理,這種詢問方式早就是日常了。 “兒臣以為,若那人只是亂言說中則罷,可若是真能預測未來,于我大明來說,當為國師奉之。” 老朱沉頓片刻,看向自個大兒砸,表情嚴肅,一副教導口吻。 “標兒,你給咱記牢嘍。” “坐穩江山,寧錯勿漏。” “這人若是亂言,應于鬧市杖殺,以震懾天下市井妄議朝廷之徒,若非亂言,一個能夠預測未來之人,如果被包藏禍心的奸賊利用,后患無窮,更應除之而絕后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