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公路片,除了幾個內景在這里可以拍之外,其余的,都要外景。”方宇對導演昆汀說道。 “公路片?”昆汀甚至都沒收到方宇的劇本,直接答應了他的拍攝需求,早早趕到片場,一聽是公路片,昆汀都有點懵了。 “你確定嗎史蒂芬?公路片?哦天!我以為你要拍科幻片才租了這個棚!”昆汀驚訝地說道。 “沒關系,租就租了,確實有室內的景,我和場地那邊的人溝通一下,反正用幾天算幾天的錢么!”方宇輕松地回應。 昆汀還沉浸在方宇所說的公路片上,“史蒂芬,讓我看看劇本吧,之前一直很神秘的沒給我看,如果不是你的話,我真不會直接來片場,而且你得保證,允許我對內容進行創作。” “那肯定。”方宇知道昆汀想要暴力美學,但他也是一個有藝術追求的人。 昆汀接過方宇精美的文件袋,當場看起了劇本。 看著看著,他嘖嘖稱奇。 “這些對話寫的很有意思,雖然劇情相對來說有些平淡,可是一直想看下去的**沒斷過,我認為這些內容拍出來很有趣!”昆汀對方宇的劇本贊不絕口。 方宇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綠皮書》在內容上會有什么問題,這可是一部奧斯卡最佳電影獲獎作品,昆汀的導演能力不弱,讓他來拍這部電影,會更西部風格,卻又不失公路片的味道。 當然,方宇也不只是單純奔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項去的,這是一個拍攝組的榮耀。 對他個人而言,他還是想拿影帝獎項。 可惜綠皮書這部電影里,即使是加入他一個華人移民的保鏢角色,還是達不到主角的條件,戲份大量偏移就會導致整部片子的質量下滑,方宇也選擇了在不影響電影質量的整體,加一些自己的戲份。 所以這部片子,惡心奧斯卡評委的作用,大于獲獎作用。 即便獲獎,方宇能拿到的最高獎項,也只是最佳男配角。 算算時間,本屆的奧斯卡評選也快開始了。 方宇活動肩膀,腦海里回想著那一幕幕雪景以及那一頭頭棕熊 “對了,昆汀導演。”方宇看向昆汀,“這屆奧斯卡,你去么?” “我不去啊,啊?你又有提名?” “嗯~獎項不多。”方宇輕描淡寫地說道。 昆汀剛松一口氣,方宇微笑道:“最佳編劇,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 —————— 這是一部昆汀作品里,他作用最小的一部片子。 因為演員的挑選,他沒有插上手,全程都是方宇進行直接的邀約,也沒有面試的環節。 方宇為保片子的成品質量,直接選用了原片的所有主要演員,省時省心。 而這部片子區別于之前的那部《綠皮書》,更大的改動還不是方宇和昆汀的加盟,而是制片人的變動。 原片的制片人,是方宇見過最夸張的制片人陣容。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彼得·法雷利、布萊恩·庫瑞、吉姆·伯克、查爾斯·b·韋斯勒、尼克·瓦萊隆加、約翰·斯洛斯 夸張的制片人陣容就導致這部片子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主要的不和諧還是有一點zzzq的因素在里面。 而方宇自己成為了制片人,直接就把這些東西給去掉了。 他不只是要用這部片子為弱勢群體發聲,更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弱勢群體的一些毛病。 片子的劇情里,講述著刻板印象,可卻沒有詳細說明,這些刻板印象是如何來的。 最多也只有黑人鋼琴師主角吃炸雞很開心的橋段。 方宇來做制片人. 那就得把零元購、生下來就沒爹、種棉花、奴隸主給安排上 20世紀60年代,米國黑人的日子可不好過。 雖然他們開始鬧騰,想要平等,但生活還是一地雞毛。 馬丁路德金帶著他們搞了一堆抗議,想讓白人看看黑人也不是好惹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