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轟隆隆。 在前往南雄州的火車上。 大明天子頗有些不太滿意這火車的速度。 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其實連馬匹都跑不過。 不過蒸汽機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其強大的牽引力。 所以這種火車可以一次性運載非常多的貨物,相對而言這已經是當前最先進的交通運輸工具了。 現在在大明朝國內已經有兩條鐵路同時開建,就是連接廣州、長沙、武昌的西線動脈,以及連接廣州、南昌、應天府的東線大動脈,日后這些鐵路都要繼續向北衍伸,成為全國鐵路網的一部分。 唯一的問題是,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太耗錢了。 如果沒有完成明元紙幣化的金融改革,朱道樺連想都不會去想。 但是現在,由于掌控了印鈔機,這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就成為了帶動經濟運轉的火車頭。 不過問題在于,這些印出去的錢,可不能不在社會上運轉,反而流向了購買土地、房產市場,從而帶動土地價格和房產價格上漲,反而導致大明的工業化進程受挫。 畢竟投資房地產帶來的金融收益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好在現在大明民間資本足夠充足,而且由于朱皇帝自己不太懂金融,因此大明的金融政策基本趨向于保守,對于開動印鈔機大印鈔票的行為很是謹慎。 都小心得過分了。 因此現在在鐵路投資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沒有大踏步前進,現在只是很保守的制定了十年內完成以武昌、應天府、廣州為核心的鐵路計劃。 而且大部分也不是從財政上撥款,而是盡可能吸納民間的資金,畢竟大明是封建君主混部分資本主義的怪胎嘛。 修鐵路可不是為了社會福利,而是為了賺錢的。 而這一條廣州到南雄州的鐵路線路就成為了一條示范線路,就是要讓廣東的闊佬們看看鐵路的好處。 此時在這一輛列車上。 絕對忠誠于朱皇帝的廣東闊佬們倒是沒有像是朱皇帝那樣對火車的速度不滿意,反而是一臉的震驚和稀奇。 這條鐵路最初是一條便路,是為了支援江西戰場而臨時修建的,并不是很牢固的線路。 而如今是在原來的便線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固,夯實了路基,使得這條線路成為了一條可以通行重載列車的雙向鐵路線路,未來也會在南雄州分流,一面向西北,一面向東北延伸。 “真是厲害,這一趟火車拉的貨物至少是上千輛馬車的量了!” “有這火車,日后貨物通行天下九州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肯定是有得賺啊,這火車的速度比船快多了,而且這天下能行大船的地方終究是太少了。” “不只是運貨,運人也不錯啊,以前從廣州北上武昌、應天府,尋常人家若是走路,得走上個一兩個月,現在若是有鐵路相連,兩三天就能到了,而且還安全得多。” “是啊是啊,這一走幾個月,太費錢了,若是有鐵路運輸,這去一趟應天府可就沒有那么難了。” 在一列列車廂內,廣東的土豪們議論紛紛。 也難怪廣東的土豪們會對這火車感興趣。 沒辦法。 以前廣東的士子要去南京考試,得提前個兩三個月出發。 去南京都還算是幸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