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乾隆自持有騎兵優勢,這贛北也是平原之地,除了一條贛江之外,其他的小溪流都無法阻礙他麾下的三萬騎兵運動。”陶必銓說道,“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大概不會忍得住這個誘惑的。” 朱道樺也笑了:“現在這個誘惑擺在乾隆面前,就看他賭不賭了,要是他下注了...那可沒有那么容易抽身走人,這一次至少要讓他脫一層皮!楊遇春那個旅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打!” 楊遇春現在是明軍第十七旅的旅長。 他現在率領的主要是從原忠勇營挑選出來的兩千精兵,再加上補充了幾十名陸海軍軍官學院的畢業生和一千新兵,同時還補充了一個迫擊炮營,一共有戰兵三千六百人。 另外這幾天因為收攏了大量的難民,從難民中編練了一個使用長矛的步兵營。 組成了一個五千人的加強旅。 現在這個加強旅就擺在生米渡,護著一個大約有七八萬人的難民營。 乾隆這邊想要以攻擊這個難民營,以楊遇春手下的五千兵馬為誘,讓明軍運動起來,尋找戰機。 明軍這邊何嘗不是想要讓乾隆的幾萬大軍引出來,在野外尋找殲滅的機會。 在正式決戰之前。 雙方都在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戰場態勢。 ....... 十幾個巨大的篝火在南昌城西南的生米渡鎮周圍燃了起來,將黑夜照得通明。 楊遇春的第十七旅現在就駐扎于此。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大約把八萬多衣食無著的南昌百姓。 “旅長,發現韃子的騎兵了。” 一名明軍的偵察獵兵匆匆發揮報告。 “無妨,他們要看就看吧,反正也隱藏不了。”楊遇春擺擺手說道,“明天一早先把熱氣球升起來,可不要被偷襲了,在生米渡這里先打一陣再說。” 楊遇春也知道自己此戰的作用。 就是要起到誘敵的作用。把乾隆的兵馬從雞籠山上引出來。 吃掉一個五千多人的明軍新兵旅,取得明清之戰以來清軍第一次勝利,打破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個誘惑,不只是乾隆,連福康安、阿桂這樣的沙場宿將都拒絕不了。 這兩三天,清軍的騎兵就和明軍的獵兵展開了交鋒。 裝備了米尼彈的明軍獵兵即使是沒有戰馬,在交鋒中也沒有落入下風。 現在明軍的獵兵們普遍都有騾子或者從日本進口的小馬作為代步。 雖然速度不快,沖擊力也不強。 但是憑借著裝備的優勢。 這些主要是騎馬機動,下馬步戰的偵察兵們面對精銳的蒙古騎兵的時候反而是大占上風的。 蒙古騎兵還是那一套輕騎兵的戰術。 他們裝備的騎弓不是什么重弓,射程不遠,在這方面就大大的受到擁有米尼彈的明軍偵察兵壓制了。 所以在吃虧了幾次之后。 清軍的偵騎也就沒有怎么靠近生米渡的明軍陣地了。 不過他們還是在周圍轉悠。 這只能說明。 他們極有可能是掩護清軍的主力前來了! “乾隆是舍不得用他的蒙古騎兵和索倫騎兵來沖擊我們的陣地的,所以這些騎兵只是用來遮蔽戰場的....”楊遇春說道。 就在此時,一騎疾馳而來。 “旅長!發現清軍主力了,人數有三萬多,有清韃皇帝的黃龍大纛!清韃皇帝親領兵馬前來了!” “果然來了!!” 楊遇春深吸一口氣。 “派人回大營,就說本部堅守生米渡,糧草彈藥可堅持十五天以上,本部尚有余力,絕不會讓韃子得逞!” 楊遇春很清楚,自己這條誘餌的價值就在于他能堅持多久。 堅持越久,乾隆可能會投入的力量就越大,在這個明軍選定的戰場上可能取得的戰果就越大! ...... “明軍大營有什么動靜?” 乾隆坐在十六人扛著的黃帷轎上。 掀開簾子和騎在戰馬上的福康安、勒保說話。 勒保是陜甘總督,這次圍攻生米渡,乾隆打算以綠營之中最精銳的陜甘綠營為主力。 以包衣軍為督軍。 如果朱道樺不出,乾隆就吃掉這五千多人,取得一場大勝之后撤到江北,也算有所戰果,回去也能吹噓一通,湊個十一全武功。 如果朱道樺領兵增援,那阿桂和海蘭察領的三萬騎兵就能在運動之中咬住明軍,尋找戰機,取得一場勝利,挫敗明軍的士氣。 說起來。 這兩手打算可真的是相當的精明。 在乾隆看來。 這一戰,只要自己不戀戰,取得戰果后就立刻抽身走人的話。 明軍就只能吃這個虧了。 誰能想到他乾隆爺只是要一場勝利來打腫臉充胖子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