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頡利率軍十多萬大舉攻唐,朝中眾人吃驚不已。 突厥人是瘋了嗎?還是......突厥內部出現了什么大變故? 想到這里,眾人不由眼睛一亮。 都是千年的狐貍,分析敵人的能力還是有的。 李淵接過戰報詳細觀看起來。 他這時倒是能沉住氣了,沒了剛才聽說突厥大舉進攻時的怒氣。 涼州距離長安有一千多里,就算朝廷派騎兵前去增援也要六七天的時間,步卒要趕過去沒有半個月是趕不到的,運氣不好的話援軍還沒到,涼州就被突厥人攻下了,所以出兵的事情并不急于一時,當務之急是了解前線的詳細情況,以便朝中做出正確的應對。 李淵將詳細的戰報從頭看到尾,沒有放過一個字,隨后交給內侍當朝宣讀,自己則是閉上了眼睛假寐,像是已經成竹在胸。 眾位臣工聽得仔細,反應各不相同,尤其是聽到張公瑾建議在原州以北層層設防來阻擋敵軍時,眾人的反應更大了。 有的欣喜,有的憂慮,有的咬牙切齒,大家的反應不一而足。 張公瑾在戰報里說的很清楚,敵軍勢大,靈州失守后涼州變成了一座孤城,城內八千守軍無論如何是擋不住,就算是堅守城池勉強拖住一部分突厥軍隊,頡利依舊有足夠的力量進軍關中,去年突厥不過是四五萬人犯邊就讓朝廷疲于奔命,一旦有更多的突厥騎兵進入關中必定會造成關中的混亂,甚至有可能威脅到長安及京畿地區的安全,唯一的辦法就是層層阻截,將突厥的兵力和給養消耗掉,突厥人的補給不多,如果朝廷能下定決心堅壁清野的話,用不了兩個月敵軍就會自行退兵。 “陛下,張公瑾躲在涼州城中并不清楚突厥人的虛實,他此番言論有夸大敵情動搖軍心之嫌,臣請治張公瑾謊報軍情之罪!” 王珪就那個面露欣喜的家伙,戰報剛念完便跳了出來,不是請朝廷出兵御敵,而是懲罰前線將領。 李元喆聽得眉頭一皺。 這特么的是個什么情況?邊關危及你不在乎,反倒是上來就給人扣大帽子,是腦袋缺根弦還是別有用心? 他看向老頭子,見老頭子眼皮都沒抬一下,他也不敢跳出來說話。 不過兩個皇帝不說話不代表其他人沒有意見。 王珪話音未落,李靖起身出班道:“陛下,王司徒此言欠妥,張公瑾此人老臣是知曉的,通兵事擅謀略,是個很正直的將領,他敢在戰報中寫進了敵軍的數量,想來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靈州守將張霖是沙場宿將,手下有六千精銳邊軍,靈州乃高大兵城,有城池地利可守,敵軍想要快速攻下靈州至少需要十倍以上的兵力方可,如算及其個方向阻截我援軍的兵力,老臣估計突厥此戰投入的兵力不會低于十二萬??梢娡回室咽蔷J盡出,要與我大唐打一場國戰了?!? “太上皇,依老臣所見,我們不妨來個將計就計,既然突厥主力來襲,我們就把他們全部留下,一戰換取邊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安寧!” 他躬身一揖,嚴肅道:“老臣愿為帥,帶領我大唐雄獅消滅來犯之敵!” “是啊,太上皇,突厥人都要達到咱們家門口了,我們得給他們一個大教訓,讓他們明白大唐不可欺!” “李尚書所言極是,太上皇,臣也愿隨軍出征,就是做一小卒也無不可!” 同屬軍方的李道宗和回長安述職的屈突通也出來給李靖幫腔。 軍人的天職是保家衛國,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價值,不管皇帝采納不采納自己的建議,他們在國家面對外敵時必須首先表明自己的態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