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來確實能吸引不少眼球. 中途有些累了,這位老科學家摘掉了眼鏡,揉了揉鼻梁,決定休息一會兒 不過拿起手機的時候,才發現幾個小時前,有一封郵件沒看到。 “親愛的漢森道爾,我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沉痛的告知,您的友人查理杜克,于2016年11月19日,因意外逝世,他的家人將在一周后舉行葬禮,希望您能于29日午間左右抵達,下附地址” 漢森皺眉看了許久,這是一個許久沒聽到過的名字,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回憶起來是誰. 半晌后,漢森反應了過來,打開谷歌,搜索了一下相關新聞。 “登月宇航員查理杜克,因車禍去世” “據現場目擊者報告,車禍前查理杜克似乎已經沒有了意識,但汽車仍然在高速行駛,最后撞毀在一棵大樹上并起火.疑似心臟病發作.” 新聞的下方,也有著不少評論。 “又一個死于意外的登月宇航員,我們現在還活著幾個?” “我很沮喪,我看過他寫的書.” “我覺得有人在試圖掩蓋什么.” “很快真正有能力去月球的人就會出現,所以他們在清理一些‘老資料’,該丟失的時候要及時丟失就和其他登月技術一樣.” “都2016年了,還有人在質疑登月?你們都是初中學歷么?如果是假的,蘇聯為什么不站出來揭穿?” 其實全球范圍內,對登月造假質疑聲音最大的,就是美國本土。 或者說這股風,就是美國人自己刮起來的,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從最一開始時,從1969年開始,這就是一個廣受質疑的事情,信者和不信者吵了幾十年。 當然這里面有認真分析的,也有反智腦殘的,甚至還有“地平說”、“月球背面科技”、“52區外星人”這樣的經典言論混雜,使得無論多少人討論、無論多少年,都不會得出一個能說服所有人的結果。 漢森忽略了那些,幾十年間已經看麻木了的“登月造假說”,看向了其他地方。 頁面上,根據用戶習慣和正在瀏覽的內容,還有一些其他的推薦新聞。 “法國決定,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在航天領域的投入,預算將提升70%,并且展開更廣泛的技術合作.已經申請加入‘清潔太空聯盟’。” “中國科技博覽會,復瑞集團公布了改變世界的兩項技術..” “阿連酋、砂特聯合發布,將與‘太一天工’合作,打造屬于阿拉伯世界的軌道平臺.兩位最有權勢的王儲已經在去往中國的航班上。” “韓國成立國家宇航局,填補了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目標2020年成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航天強國,計劃在四年內登月” “鵝羅斯航天局表示,已經開始了重建‘空間站’的評估,新的空間站將在俄羅斯的主導下完成,但也歡迎國際社會的廣泛合作,另外鵝官員督促NASA不要再玩數字游戲,應盡快賠償國際空間站被毀造成的損失。” 漢森沉默的看完了新聞報道,心中不禁感慨道:這真的是一次屬于航天的盛世,全球所有國家都在關注和投入四十多年沒有過了 可惜這一次好像美國已經不是領頭的那一個。 這個曾經舉目無敵,俯瞰全球的航天霸主,仿佛被什么看不見的東西絆住了腳步,捆住了雙手一樣。 合上電腦,漢森再度拿起手機,看著那封郵件。 加班的疲憊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累了 半晌后,他干脆決定今天不睡了,開上車,朝著海邊出發,去往梅里特島上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凌晨兩點多,漢森抵達了這處集研發、發射為一體的航天基地。 深夜里這里人員無幾,正處于最安靜的時候,肯尼迪中心面積很大,漢森的目的地在其中一片區域的研究中心里。 大樓內,漢森敲了敲保安室的窗戶,正在吃甜甜圈的保安嚇了一跳。 漢森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他本就有權限隨時進出,只是一些電力開關需要保安才有的鑰匙打開。 保安還算盡職盡責,或者說晚上太閑,有點什么事情做也算提提神,和漢森一起朝內走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