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場探月直播,從緊張到嚴肅,從嚴肅到慌張,最后又從慌張,變成了喜劇。 但總而言之,終究是落下了帷幕。 特別節目的尾聲,畫面不再顯示“吳剛/玉兔”這對夫妻,也結束了對演播廳的拷打。 主持人以莫大的專業性,侃侃而談道:“觀眾朋友們嫦娥三號探月項目,圓滿成功,這標志著我國” 另一邊,指揮中心得到了“畫面掐掉了”的消息,第一時間停止了玉兔的動作。 趕緊進行全面自檢!別丟人現眼了! 尤其是屁股上松弛的小門,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吳剛也進入了待機狀態,站在玉兔旁邊發呆,沒有石子兒擋路的時候,這個家伙倒沒那么癲。 一眾專家,也借機商討著接下來的計劃。 孫澤:“距離月夜還很長,自檢過后探月還是要做的,有了‘吳剛’,玉兔的行動力大大增強,可以走遠一點,盡可能收集月面資料。” 張先鵬:“玉兔的設計壽命是90天,經歷至少三次‘日夜’交替.‘吳剛’則更長,不知道能走多遠。” 周瑞想了想:“如果‘吳剛’、‘玉兔’都不出問題,幾十公里都有可能.甚至能出‘虹灣’區域,慢慢來吧” 幾分鐘的短暫討論后,眾人留下了一些值守人員,等待自檢結果。 剩下的人,則轉身進入了指揮中心隔壁的“報告廳”。 頭頭腦腦們坐在臺上,普通工程師站在后面,進行著今天最后一項工作:向全國人民,宣告項目組成功完成。 這場從發射算,也度過了半個月的項目,終于有膽量對全世界宣布,大獲成功了。 周瑞依舊是那副黑襯衫的顯眼模樣,不過此時他哪怕沒穿衣服,也依舊是全場的焦點。 如果說“玉兔”的表現,尚在全球的預料之內,那“吳剛”只能說有點離譜在身上。 幾分鐘后,特別節目的尾聲里,鏡頭切回了“報告廳”,所有人已經正襟危坐。 此時的觀看人數,已經超過了去年春晚峰值,如果從科教宣傳角度,可以稱得上一場全民科普了。 科學、太空、月球,這些以往遙遠的詞語,被埋在了許許多多孩子的心里,許許多多年輕人的腦海里,許許多多老年人的嘴里。 月球與華夏人的距離,更“親近”了一分。 中國,也成了全球第二個擁有月面探測能力的國家 括弧:假定第一個是真的。 即便是當年雙雄之一的初代毛熊,也沒有過月面軟著陸探測的記錄。 即便是美國,自1972“輝煌”過后的四十幾年來,所有探月項目也都是以失敗告終。 在這樣一個年代,嫦娥三號,來的不早不晚,剛剛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