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整個西昌火箭發射基地,也開始正式進入了最后的備戰狀態。
為了騰出時間,食堂晚飯都比平時早了一個多小時。
周瑞中午沒吃到的坨坨肉,終究是在晚餐吃到了。
五點過后,基地核心區域內,所有和發射無關的人都全部撤離,所有門窗緊閉,所有無關設備斷電。
整個西昌基地,只剩下“發射塔”和“指揮大樓”,在正常運作。
而幾公里外,專門負責容納“參觀者”的觀景臺,也已經人滿為患。
長槍短炮,無數拍攝設備,有市民自己的,也有媒體的。
七點鐘,發射前一小時,也是泱媽新聞聯播播出的時段,航天局及嫦娥三號項目組諸人,在指揮大樓的一間報告室中,進行最后的發布會報告。
泱媽將會全程拍攝,以延遲直播的方式,直接插入今日的新聞聯播中。
臺上坐了一整排人,都是嫦娥三項目和基地的頭頭腦腦。
總工孫澤自然在最中央,和孫局長并列,周瑞受邀也在臺上,但他的位置在中間靠右,按座次,甚至還在張先鵬后面,這是他主動要求的。
自己對于“嫦娥三號”來說,只是配角,這個項目是包括孫澤在內全體人員數年的成果,就沒必要搶戲搶功了。
孫局長開篇致詞,孫澤總工匯報進度,主要人物中只有“單春元”不在,他要堅守在發射塔至最后一刻。
不過周瑞不想搶戲,依舊有記者對他問出了問題。
“周瑞先生,請問在這次嫦娥三號探月項目中,您是怎么機緣巧合加入的,又參與了哪些工作?”
周瑞拉過小蜜蜂,平靜道:
“我的參與度有限,是玉兔月球探測車組的外聘專家,玉兔號上搭載了開明智能的最新技術產品,很榮幸,能夠為中國航天和探月計劃提供一些幫助.”
坐在中間的孫局長嘴角微微翹起。
是是是,參與的是有限。
半根火箭都是你裝的.
周瑞只回答了一個問題,這場總時長十分鐘左右的“超快報告會”就結束了。
所有人立刻起身,出門右拐就進入了隔壁的“指揮中心”。
就是這么近,這“報告室”就這么設計的,一會兒發射成功,他們還會回來。
所謂指揮中心,和電視里看到的差不多,巨大的房間內,一排排全是一體化的電腦設備,正面一個大屏幕。
幾十個工位的電腦,是時時監測火箭的所有數據用的,專人、專項、專盯。
此時這里已經坐滿了人,每臺電腦上都有眼花繚亂的數據和復雜的界面。
除了西昌基地以外,一枚突破大氣層,去往月球的火箭,也需要更多的地面觀測站,甚至海面觀測船,來配合觀測。
此時此刻,從九泉,到太元,從貴省,到津市。
無數人,都在等待那一飛沖天的時刻。
大屏幕上,主角“長三乙”,此時還在發射塔內安靜的佇立著。
誰又能想到,它會在半小時后,突破24馬赫。
孫局長看著畫面,吐出一口濁氣,每次航天發射,都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檢驗。
檢驗無數人,無數努力的最終成果。
雖然他在這個位置上,見識了太多火箭發射,但這次不一樣。
以“嫦娥三號”的重要程度,要是失敗了
他這個局長,差不多也該換位置了.
孫局長轉頭看向周瑞,說道:“周總,您坐我旁邊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