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單春元煩躁的擺擺手:“知道了,我繼續去指揮了。” —————— 樓上,周瑞帶著安全帽,正在對兩個巨大的部件進行鉚接。 這活他賊熟練,老本行了! 說起來,其實火箭鉚接,精度要求比戰斗機還低一些。 這是因為,兩者對系統穩定性的需求不一樣。 戰斗機鉚接,穩定性要求是按照上千小時,乃至數千小時設計的。 而火箭,從發射到完成工作,也就200-300秒。 200-300秒不出問題,它就齊活了! 唯一不同的是,火箭的鉚接件,許多使用的都是含有起爆物的“爆炸螺栓”,以此來達到多級分離的效果,這點需要更加小心. 電視那種,邊飛邊脫離的效果,就是靠這種設計完成的。 車乾跟著自家老板,也在干著一樣的活,嘴上則在和老板討論自家火箭的事情: “爆炸螺栓,會極大的降低部件使用壽命,即便我們每次都能回收,也用不了兩三次,這得改!” 周瑞則一心二用,眼神專注,嘴上說道: “主要是火箭分離,要求得瞬時反應,一圈幾十個鉚接點,前后脫離時差不能超過0.2秒,否則會影響火箭飛行姿態,以常規技術,這是最穩定的方法。” 說著周瑞也笑了笑:“不過咱們有非常規的方法,鉚接件可以改為智能設備卡扣,簡單的很.” 車乾感慨道:“有時候我都有種錯覺,咱家的‘機械智能’,好像天生是為了航天而生的一樣,放眼望去,感覺哪哪都能革新一下。” “我甚至覺得未來說不定可以讓火箭自己發射自己就像智能小鎮外那臺無人公交一樣,送貨罷了” 周瑞被這個比喻逗笑了,技術上行得通,法律上也行不通啊。 不過這段時間,他和車乾有著類似的感覺。 甚至比車乾想得還要深一些。 “機械智能”,他從天之啟示里撈下來的黑科技,似乎真的.非常適合航天。 更準確的說,非常適合宇宙探索 無論是飛行器的構造,還是“殖月計劃”這樣的無人占領 亦或是更遙遠未來,星際資源攝取.和更漫長的星際航行。 適合到他都覺得,這技術是不是本身就干這個用的。 這算什么? 多走了幾年彎路? 由于“垂直總裝”對速度的要求,所有工作都進行的極快。 中午的時候,才裝到二級子箭。 等到晚上八九點,就已經開始安裝“載荷艙”了。 整個“長征三乙”,已經達到了45米,算上“轉移平臺”,已經達到了17層樓的高度。 這座龐然大物,已經越來越完備。 晚上八點,特殊載具緩緩駛入,帶來了長三乙的倒數第二塊“積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