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托離去前說道:“您先看,我一個小時后來,這些文件都是要銷毀的?!?br> 周瑞點點頭。 按照之前的約定,“軍無研究所”總人數會擴充到30-50人。 其中,王濤那幫老伙計,大概占據10人左右的名額。 雖然他們都不是“軍方”出生,但論其對無人機的熟悉,可以說是市面上、乃至全球最熟悉的一伙人了。 之前大江時期就有所積累,之后又跟著周瑞手搓了許許多多的東西,自身動手能力也被培養的很強,而且一起在肅省參加過“實戰演練”,對“軍用”的概念理解也更深。 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十個人放出去,無人機行業立馬開枝散葉,每個人都可以折騰點東西出來,全是技術強者,且有獨立設計無人機的能力。 當然周瑞不會蠢到把骨干成員“降本增笑”。 所以哪怕從軍方吸收一部分,這十人依舊是“軍無研究所”的主力。 而周瑞本人,則更多的偏向于把把尿啊呸,是把把脈,指導和調整大方向,給出要求和指標,偶爾親自上場解決攻堅難題。 和開明智能一樣,一個成熟的“機構”,不能全靠老板自己擼袖子干,周瑞精力哪怕異于常人,一天也一樣只有24個小時。 之前楊如彬來的那次,周瑞已經交了一些軍用產品,包括巡飛手雷、巡飛機、候鳥機等,但顯然真正的大頭還在后面,在智能作戰平臺,在體系化列裝。 周瑞翻看著一個個簡歷,無人機是很新的東西,所以不存在專業特別對口的,畢竟這年頭也沒無人機專業不是? 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軟件方向、通訊方向、靶機方向、結構工程方向,算是搭了一點邊。 周瑞想了想,既然沒特別對口的,就從年輕的里面選吧,一張白紙好作畫,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快一些。 反正開明智能不缺有經驗的人 這時一個人選引起了周瑞的注意。 馮陽。 國防科大畢業,哈佛深造,主攻智能指揮、智能博弈、復雜系統控制. 比周瑞大五歲,但依舊是年輕人的范疇。 一開始引起周瑞注意,是國防畢業,能去哈佛。 還是有點奇特的,據說赴美簽證都很難辦下來,這家伙居然去念書。 最難得的是居然回來了. 不過細看了一下,對方的簡歷確實很有含金量,尤其是其研究的領域,和周瑞對未來無人機作戰的理念很契合。 所謂智能指揮、智能博弈.其實都是指揮體系里的說法,可以理解為用電腦、數據,來輔助人員進行戰場決策。 有句名言怎么說的?仗一旦打起來,將軍自己都不知道兵在哪。 即便到了現代,當遇到類似巷戰、野戰時,戰場狀況也沒那么好了解。 哪怕有足夠先進的技術,獲得了大量信息,人類的大腦也很難即時反應、即時決策,即時通訊。 智能指揮就是研究如何加速這一過程。 無人機作戰,未來其他國家怎么搞周瑞不清楚,但國內必然是走上“機械智能”的道路。 但不代表可以完全摒除人類的參與,總要有反饋吧,總要有下令的吧,總要有.背鍋的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