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么后面,自由度頗高的“知識結構”改造,應該算是超級驚喜了。
這個能力遠比周瑞想象的強大,不愧是一年只有一次機會的稀有貨。
周瑞的意識懸浮在白色空間內,仔細查看著系統給出的四個改造選項。
兩個推薦方案,“四象-MP3蒙皮技術”和“機械智能”,說實話,已經能把這架飛機改的媽都不認識了。
和A380已經算沒什么關系了。
更改蒙皮技術,會直接使得這架龐然大物,擁有隱身性能,估計氣動外形還會有進一步的變化
當然,考慮到其夸張的體積,隱身性能直接和“殲20”比肩的可能性不大.
而“大量應用機械智能”.周瑞已經想象不到會變成什么樣子了
系統所說的大量應用,應該不會是在里面加一些端茶送水的服務型智能設備,那也不屬于飛機本身。
可能是將每一個部件、每一個傳感器,每一個控制器替換成機械智能.
考慮到這架飛機的體積是不是可以稱之為“會飛的智能大廈”?
這不但媽不認識,爸也不認識了。
至于沒有推薦的“鈣鈦礦太陽能”方案是小問題,只能一定程度增加“電能續航”,對“油料續航”的影響微乎其微沒有太大意義。
周瑞想了想,決定先試一試具體有多“可控”。
系統說了可以主觀提出改造意見,它會評估可行性。
周瑞心中默念:“增加載彈倉。”
白色空間內,系統瞬間彈出對話框:
“增加載彈倉,會大幅減少行李艙空間,是否確認。”
都加載彈倉了,我還要個嘚行李艙空間.武裝客機么?
周瑞默念確認。
這只是一個嘗試,不過從系統的反應來看,每一次變化都不是“既要還要”,相對應的,也會影響其他性能。
之前的“自動優化”,是在不影響參數的情況下進行的,但可以改的東西還能多。
只見白色空間內,那架巨大飛機外形再一次發生變化,原本光滑空曠的機腹部分,多出了兩個方框,微微閃爍,示意著載彈倉的所在。
周瑞將視角拉近,“探入”飛機內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