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想富,多種樹,少生孩子,多修路。”王曉脫口而出。 武后聽聞嘴中念叨著這些順口溜,“多種樹?少生孩子?這兩項我不認同。” “多種樹,那是在河堤和風(fēng)沙的地方多栽樹,可以有效防止旱澇災(zāi)害,其次就是農(nóng)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保證糧食的產(chǎn)量才是國之根本。 少生孩子,這點很簡單,我大唐四百多萬戶,人口將近三千多萬,以后還會逐年上升。” “這些我都清楚,可是富強難道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嗎?”武后問道。 “不是,太后殿下,人口多了,吃飯的人也就多了,而我們的田地根本養(yǎng)不了這么多人,比如一開始一戶有十畝田,一家三口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可是要是一家五口人,兩個兒子,孩子再娶妻生子,分為兩戶,平攤一下只剩下五畝,這還是在家中長輩去世很早來算的。 這和皇室宗親一樣,地越分越少,越往后個人持有的地也會減少,如此下去到最后無地可種,那可不就會天下大亂嗎?” 武后心領(lǐng)神會的點了點頭,“再加上天災(zāi)和你所說的土地兼并,流民會更多,這些流民要么做匪要么淪為奴隸,到最后我大唐就無自由民,都成了地主的家仆。 可是單單做這些應(yīng)該富不了吧?” “那是自然,這些只是基本的穩(wěn)定,想要富還是要多修路,讓天南海北交流更加快捷迅速,那就是促進商品交易發(fā)展,讓經(jīng)濟繁榮起來,國家可以征收更多的稅。” “可是這些遠遠不夠吧?我大唐雖然地廣物豐,可是畢竟能夠購買這些商品的平民很少,他們能吃飽飯都算是一種奢求了。” 王曉愣了一下,他沒想到武后竟然知道百姓現(xiàn)狀,那就好解決了。 “既然國內(nèi)沒有,那為什么不去做其他國家呢,向他們售賣商品,換來糧食、錢銀。 譬如游牧民族需要內(nèi)陸的鹽和蔬菜以及衣物等等,我們可以進行交易讓他們用我們?nèi)钡鸟R和牛羊。” “哼,說的輕巧,那些蠻夷之人只喜歡搶來的,和他們談生意無異于對牛彈琴。” “那要是去海外呢,極西之地,那里多為城邦,比三國時期還要混亂,同時非常的落后,他們還過著茹毛飲血生活,教皇統(tǒng)治的時代。” 王曉對于秦沐所說的歐洲還是不太明白,只是按照他的指示用武后能懂的方式說出來。 “就是一句話,收割其他國家來富強我大唐!” 武后聽完沉思許久,豁然開朗。 皇室之所以能夠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是全國的百姓賦予的,同理大唐要是想所有平民能夠過上好日子,那就需要其他國家的平民為他們服務(wù)為他們種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