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回華山-《劍林晚錄》
第(1/3)頁
邊令誠見林音在一旁傷心不已,膽色稍壯,便讓人將潼關將士召集過來,高仙芝知邊令誠想借斬自己之首,以震懾三軍,也只冷笑不語。
待將士集結完畢,邊令誠便取出圣旨,歷數高仙芝數大罪狀,最后念到高仙芝克扣貪污軍餉,原本一臉平靜的高仙芝須發錚錚,起身大聲道:“我高仙芝遇敵而退,死則死矣。但我自認頂天立地,光明磊落,說我盜糧減賜,這不是污蔑我么?”高仙芝義正辭嚴,邊令誠不敢搭話。高仙芝又對周圍將士道:“你們皆是我從京城募得,當初朝廷分發物資連給爾等最根本的裝備都不能夠。”又凄然笑道:“本打算與諸君一起破賊立功,剿滅逆胡而建功立業,不料賊勢猖獗,只好引兵固守潼關。”說完,看了眼一邊的邊令誠,大聲道:“如果我真的有克扣諸位糧餉,請諸位大膽揭發;如果我沒有這么做,諸位當為我喊冤。”話音剛落,在場將士竟齊齊高喊冤枉,其聲如雷,振聾發聵,久久不息。
高仙芝又走到封常清尸身邊,對瑟瑟發抖的邊令誠說道:“動收吧。”一旁的劊子手,手起刀落。
斬殺了高仙芝,邊令誠不敢再在潼關多待,連忙帶著手下匆匆離去,算他良心未全泯滅,還帶走了封常清臨時前草寫的遺表,告誡玄宗,表曰:中使駱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萬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卻赴陜州,隨高仙芝行營,負斧縲囚,忽焉解縛,敗軍之將,更許增修。臣常清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自城陷已來,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茍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昨者與羯胡接戰,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是以馳御就日,將命歸天。一期陛下斬臣于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二期陛下問臣以逆賊之勢,將誡諸軍;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許臣竭露。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愿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尸諫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回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圣代悲戀之至。
寫到這里,有點難過,狡兔未死,走狗已烹。
話說林音,與潼關眾將士安葬了高封二人,便覺天渾云暗,自己如斷雁孤鴻一般,又要四處漂泊了。
潼關再無可留戀之處,林音神傷半日后,便獨自一人騎馬離看潼關。寒冬臘月,關外蕭條一片,入目皆荒,林音茫然間不知該往何處去。
漫無目的行了半晌,林音才想起邊令誠,若不是他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高仙芝與封常清二人罪不至死,心一橫,便縱馬往長安方向馳騁而去。
追到華山附近時,依然不見邊令誠等蹤影,便想應該是追不上了,他們早走半日,恐怕也會擔心高封二將屬下會追殺自己,一路必不停歇。
“下山一個多月,不知山上怎么樣,師父掌門他們應該還在峨眉吧。”斜看巍峨垂聳的華山,林音又想到:“到了這里,上山看看再說。”華山天險,馬不能攀,將馬放在山下,也不拴系,任由而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富川|
乌什县|
长白|
利津县|
清新县|
大新县|
莱阳市|
邵阳市|
华容县|
亳州市|
泰来县|
永泰县|
长治市|
博客|
张北县|
房产|
剑阁县|
比如县|
榆林市|
托里县|
黄石市|
桦川县|
四子王旗|
马尔康县|
虎林市|
吉水县|
怀仁县|
修武县|
板桥市|
兴义市|
公安县|
双峰县|
忻城县|
延边|
乡宁县|
沙洋县|
德昌县|
高州市|
深水埗区|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