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其作者水平非常高,書,畫,詩都是頂階水平,所以此譜自刻成與刊印后,用現在的話說馬上就火了。
自康熙本朝起,很多瓷器就開始用到《無雙譜》中的人物形象。
直到清末,無雙譜都是瓷繪師主要的紋飾素材。
但有一點,多為民窯,并且多是彩瓷,因為彩瓷繪制人物看上去更鮮艷,更栩栩如生。
那無雙譜青花瓷有沒有呢?
有,但是并不多。
并且就算有,也應該出在清代中后期官窯上,比如在道光,光緒等朝更有說服力一些。
康熙官窯無雙譜青花大罐,沈愈還真是沒見過,不管是在古玩市場還是在其他著名藏家的家中都沒有見過。
但是細細想想,這一點也不用太過糾結。
元青花直到清末都沒有任何的記載,多一個康熙官窯無雙譜青花大罐也不是多稀奇的事。
整理完思緒,沈愈的目光再次回到這青花大罐上,此罐短頸,豐肩,圈足,可說完全符合康熙青花大罐的造型。
其優點除了墨之外,還可以用胎體細膩,釉面瑩潤這八個字來形容。
可不要小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在收藏界多是用來形容官窯瓷的。
也只有官窯瓷才配得上這兩句形容詞。
而康熙青花最明顯的特征恰恰就是瓷胎異常的精細。
這主要是配方的改進,因為康熙青花白瓷胎的高嶺土用的比明代要多,并且在燒瓷的各種硬件上相比明代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可以這么說,單單評比純白瓷,康熙朝的可說是歷代巔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