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三章 貶官-《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2/3)頁
簡單的來說,他們就是負責替皇帝咬人的。
雖然,劉摯、王巖叟,這兩條鷹犬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越俎代庖,甚至違背趙煦這個主人的意思在朝堂里亂咬人。
可他們終究也是皇帝的鷹犬。
怎么能隨便殺?
殺了他們,以后御史膽子小了,不敢咬人了怎么辦?
于是,在等到太皇太后被向太后勸服,同意了從輕發落后,趙煦就道:“既然兩位髃臣求情、擔保……”
“朕就姑且相信,劉摯、王巖叟,確無孩視朕、窺探兩宮慈圣,圖謀不軌之意!”
“然而,此二大臣,公然承認結黨,越職言事、誹謗宰執、非議國家大政……”
趙煦說著,就看向了御史中丞李常,還有知諫院趙彥若。
特別是后者。
他饒有興致的問道:“李中丞、趙諫院……兩位愛卿以為,該當如何處置?”
李常倒是沒有什么負擔,出列就拜道:“奏知兩宮慈圣、皇帝陛下,臣以為,當貶偏遠軍州編管居住,并不得令其簽署本州(軍)公事!”
趙彥若則有些慌張,猶豫了一下,才拜道:“奏知慈圣、皇帝陛下,臣以為,圣朝以寬厚為本,故臣以為,貶為下州知縣可也……”
趙煦笑了起來。
趙彥若和劉摯什么關系?別人不知道,趙煦還能不知道?
這兩人是兒女親家。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兒女親家!
趙彥若的好大兒趙仁恕娶了劉摯的女兒,而劉摯的兒子也娶了趙彥若的女兒。
這在大宋很尋常。
文臣士大夫互相聯姻,彼此關系盤根錯節。
譬如,蔡確的兒子蔡謂,娶了馮京的女兒,文彥博的孫子文康世則娶了蔡確的弟弟蔡碩的女兒。
也譬如現在的御史中丞李常,是后來的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的親舅舅。
然而,不尋常的是,劉摯和趙彥若的教育都極其失敗。
他們都教出了兩個混賬兒子。
而他們的兒子則在趙煦的上上輩子向世人證明了——這兩位滿嘴仁義道德的士大夫,未必如他們嘴上說的那么光明磊落!
特別是趙彥若之子趙仁恕,在地方為官時,被當地提刑官彈劾‘酷烈臟污’——光是被其無辜冤殺、刑殺的百姓,就有好幾個,至于致殘、致病者數之不盡,他還強雇民女十幾人為婢——其實就是強搶民女!
總之就是劣跡斑斑,駭然聽聞!
可劉摯和趙彥若這兩個平時滿嘴孔孟仁恕之道的士大夫。
在面對自己的好大兒和好女婿被彈劾,而且證據確鑿的時候,卻百般抵賴,還利用職權,極力阻擾有司的調查。
搞得趙仁恕一案,拖延一年多,都沒有結果。
最后激怒了整個臺諫!
臺諫們和他們死磕到底!
呂大防、范純仁也抓住機會,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斷進言。
于是,趙彥若被褫奪一切官職,提舉靈壽觀,青州居住。
而劉摯也在臺諫攻擊下,被迫辭相。
此事發生的時候,趙煦已經長大,所以他記得清清楚楚,甚至還記得當時劉摯在御前抵賴的嘴臉——彥若篤學有純德(他只是個書呆子),雖出于一時迫切妄作(救子心切,乃是父子子愛),難深責之!
那個時候趙煦,就差點沒忍住就要發作,只是顧忌著太皇太后才強行忍著。
如今,趙煦得了機會,自然要給這對姻親上上強度!
所以,趙煦點趙彥若的名,就是試探。
果然一試之下,他的狐貍尾巴就露了出來。
而趙煦只需要讓兩宮看到趙彥若的嘴臉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會有人幫他做的。
果不其然,趙彥若話音剛落。
一直站在太皇太后身旁的粱惟簡就低聲說道:“娘娘,臣聽說,知諫院趙彥若與侍御史劉摯似乎是兒女親家……”
太皇太后冷笑一聲,并沒有當場說話。
向太后卻是沉下臉去,她將石得一叫到自己面前,問道:“本宮記得,祖宗制度,兄弟、父子、昆仲不可同朝為官……為何趙彥若、劉摯身為兒女親家,卻可同在臺院?”
石得一低聲道:“此皆昔日司馬公、呂執政、文太師等再三舉薦!”
向太后于是低聲吩咐:“往后大臣除授,探事司當報其兒女姻親,看是否有同衙為官者……”
姻親同朝為官,還算合理。
譬如當年王安石和吳充就同朝為官。
可同衙為官,就很容易讓人結黨了。
這樣想著,向太后就讓石得一將劉摯、趙彥若是兒女親家的事情,去告訴趙煦。
趙煦聽完石得一帶來的情報。
他回頭對著帷幕內的向太后謝了一聲:“多謝母后指點!”
殿上的這些事情,雖然發生的很快,但朝臣都注意到了。
趙煦則不動聲色。
繼續詢問其他大臣的處置意見。
第(2/3)頁